浙江在线4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石潇俊)浙江省未来社区申报试点工作已于近日启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城乡建设处处长柴贤龙表示,到今天为止,已有不少社区表达了报名意向,整体积极性非常高。
据柴贤龙介绍,未来社区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不仅仅是解决社区“老大难”问题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产业创新工程,它要引领未来生活方式的变革创新,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在改善大民生的同时,更要驱动大投资、带动大产业、促进大转型。
未来社区建设基础已经具备
以小区(街区)为主体的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品质发展水平的标志。从欧洲BLOCK模式,到新加坡COMPLEX模式,再到日本共享住宅,未来社区的模式正成为国际热点。
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宏观背景下,浙江省现代化建设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成为全国第一个探索未来社区建设的省份,在社区建设方面实现将党的奋斗目标与美好生活需要相结合。” 柴贤龙说。
建设未来社区,浙江有基础。从“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几次大手笔下,浙江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城带乡能力明显增强, 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更加稳固。
柴贤龙认为,总体来看,浙江各地的发展水平相差不大,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城市化水平还是社会接受程度,这一轮未来社区建设的基础已经具备。
九大场景勾勒未来社区蓝图
前期的问卷调查,反映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老旧小区改造、交通出行改善、公共设施服务相对滞后、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等。
根据近日省政府正式印发的《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浙江未来社区建设将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能源、物业和治理等九大场景。
以交通为例,“打造未来交通场景”将构建起一个“5、10、30分钟出行圈”。通过统筹车位资源,创新车位共享停车管理机制等,可以实现5分钟取停车;通过创新街区道路分级、慢行交通便利化设计,可以实现人在10分钟内到达对外交通站点。
例如教育问题,未来社区的规划是:高质量配置托儿服务设施,实现3岁以下幼儿托育全覆盖;提升扩容幼小服务设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打造“名师名校在身边”青少年教育平台,围绕3—15岁年龄段教育需求,打造社区青少年线上线下联动的学习交流平台,打通优质教育资源进社区的渠道,集成素质拓展、兴趣活动等多种类型教育服务。
未来社区还注重社区价值的建设,以塑造“和合”特色邻里文化、创新邻里贡献积分机制、打造邻里互助生活共同体等为重点,构建“远亲不如近邻”的未来邻里场景。
先从老旧小区开始,先老后新
根据试点方案要求,目前各地正在积极筹备申报试点,加快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工作。
据介绍,统筹考虑大中小城市、不同城市区域、不同政策路径、不同类型环境和不同体量范围等因素,老旧小区和新建社区均可申报。
根据通知,试点将优先考虑公共交通便捷、地上地下空间高强度复合开发的区块。原则上以50至100公顷为规划单元,试点实施单元不低于20公顷;试点项目分为改造更新和规划新建两大类型,柴贤龙介绍,会以七八十年代改造更新类为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旧小区房子建设质量不高,全省将近有5000万方,老百姓不满意的地方多,这些房子要么拆要么改,通过未来社区的政策理念去改造它,再延伸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甚至更加往后。”柴贤龙说。
与此同时,《浙江省未来社区试点创建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已经印发。根据未来社区九大场景,该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设置了33项约束性和引导性指标,以满足未来社区内涵要求为底线,以居民满意度为最终评判因素。
备案制度量体裁衣,鼓励创新百花齐放
从生态社区、智能社区、健康社区,到零碳社区、智慧社区、共享社区,未来社区内涵不断迭代创新,但突出智慧技术与生态技术集成的建设理念却始终不变。
各地城市发展水平不同,小区(街区)规模、居民群体、设施水平、历史文化等特征也不尽相同。未来社区建设作为大湾区建设标志性工程,宜分类施策探索推进。
“老社区用老社区的办法,新社区用新社区的办法,我们不会去规定试点社区怎么建设,让它们自己量体裁衣,自己拿出一个方案,成功了我们就给你认定,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创新,鼓励基层创新。”柴贤龙说。
与此同时,按照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导向,结合城乡融合发展和小城市培育建设等要求,突出山水旅游、吴越文化、互联网应用等省情优势,把省情符号要素有机融入未来社区的规划建设中。
柴贤龙介绍,未来社区的试点将采用备案制而非审批制,即在满足硬性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全省各地试点百花齐放,百舸争流。
根据试点工作安排,到2019年底浙江将培育建设省级试点未来社区20个左右;到2021年底培育建设省级试点100个左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2022年开始,全面复制推广,裂变效应显现,夯实未来城市发展基础,有力支撑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