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浙江日报8月5日讯(记者 王艺潼 共享联盟·长兴 张泽民) 夏日午后,阳光洒在长兴县洪桥镇东王村芦圻港河面上,河水清亮见底,不时能看到鱼虾游弋在水草间。趁着午休时分,村党总支书记钦伟娟到河边边走边看,天气热了水质容易反复,她巡河的频率也多了些。
河边上立着一台5米高的机器,装有太阳能光伏板和探头。“这是‘电子河长’,在查找巡河问题死角方面能帮大忙。”对于当了11年村级河长的钦伟娟来说,河道两岸是否干净是巡河的基本内容,违法捕采督查、堤防加固等都在她的责任范畴内。但光靠人力,很多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电子河长”的上岗解决了这一痛点。
长兴县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水域总面积达92.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基层水域管理难度大。2003年,长兴发布全国第一个“河长制”任命文件,逐步建起三级“河长制”体系,实现了河湖管理从“没人管”到“专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决定在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目前,全国共有120多万名“河湖长”。
21年来,长兴河长制不断迭代升级,创新“河长+检察长”等机制,营造全民治水、护水氛围,绘就“清水入太湖、活水兴百业、秀水绕千村、净水润万家”的清丽山水图。2023年,长兴县内3个国控断面均达到Ⅱ类水质。
洪桥镇濒临太湖,水系占到全县的三分之一。2022年该镇和湖州师范学院合作,在全省率先推出“电子河长”。
镇治水办副主任沈小培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子河长系统查看全镇河道水域情况,全镇目前装有18台“电子河长”,覆盖了所有主要河道。打开手机,每条河道包括色度、浊度、温度、酸碱度、盐度值等12项水质指标一目了然,监控画面可以360°观看河岸实时情况,如果发现河道有垃圾漂浮或者违法捕鱼等现象,他会及时通知点位河长处理,大幅提升河长巡河的效率。
对于一些违法行为,河长没有执法权,威慑力不够怎么办?按照“协同共治、合力施治”的思路,长兴又创新“河长+检察长”协同机制依法治水。河长发现提供线索,检察院司法介入提出公益诉讼,让河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升级。
作为河长制的发源地,长兴县龙山街道渚山村的车渚港从曾经的臭水沟,变回清亮亮的母亲河,滋养着一方百姓。渚山村党支部书记王佳告诉记者,村里每年评选护水优秀家庭,住在河道边的村民自发成为“农民河长”,遇到河道淤堵、河里有垃圾漂浮都会主动跟村里反映。“每天到家门口的河段巡河,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村民周国强说。
在“河长制”的推动下,长兴“护得水岸清,治河也致富”。气温直逼40℃的午后,洪桥镇东王村芦圻港水上运动度假中心人气很旺,游客在宽阔的湖面上赛帆船、划游艇,享受玩水的快乐。东王村河流水质已经长期保持Ⅱ类,好水引来多个优质文旅项目反哺村庄发展。2015年,村集体收入不足5万元,到现在已突破110万元。因溯溪火出圈的龙山街道川步村,借助山水优势,吸引了50家微短剧工作室入驻,准备在此打造乡村版影视城。
目前,长兴全域构建了15分钟城乡亲水活动圈,打造了14个水美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