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兰台铁军法治标兵”

陈建中——在摸索中成长 瓯海区档案局2年还清30年历史帐

2017-08-25 10:46:25 来源:浙江在线 

陈建中局长2.png

  2013年5月,陈建中从区政协调任温州瓯海区档案局长。刚到任上,摆在他面前的是馆舍空、设施差、人员少的现实,作为全省最后一个“建局”的瓯海档案局,被戏谑是“五扇门,九个人,三千卷宗堆库房”,他似乎是坐上了一个无所事事、难有作为的冷板凳。

  但他没有退缩,反而更大的热情投入新的工作岗位,提出“一年抓基础,两年抓提升,三年争达标”的工作思路,大刀阔斧、探索谋新,使局(馆)面貌焕然一新:7074平米档案大楼装修投用,馆藏档案从2个全宗3251卷,激增到97个全宗113951卷(件)、资料12547册,创成浙江省一级综合档案馆、省级规范化登记备份中心和浙江省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荣获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连续两年获得温州市档案系统年度考核一等奖。

  “指挥员”作风实

  “曾经我以为档案工作就是收集、保管、服务,以干体力活为主。”陈建中说。而如今,陈建中将档案工作形容为“技术活、复合型人才的工作”。为了尽快熟悉档案工作,他不断地学习档案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更是常年将一本《档案专业培训考试参考资料》放在桌上,些许泛黄的页面是他汲取知识的印记。

  “边缘化”的局面一度使得全局士气低落,但陈建中从班子到个人逐个深入谈想法、谈思路、谈意见、谈建议。在他亲力亲为的实干精神感召下,档案局的同志们重燃斗志,工作热情不断高涨,全局(馆)形成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更涌现出副局长利用午休时间带头加班,科室主任带伤坚持,科长主动延后婚假等事迹。虽然每次创建期间加班加点成为新常态,但公事高于私事已成为大家共识。

  “战斗员”攻坚勇

  2013年前,限于库房容量,瓯海区档案接收范围仅为“两办”文书档案,其余区属部门累积了22年的档案无法按规定接收。陈建中带队迎难而上,历时3个月跑遍部门、镇街。2014年下半年,他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接收了法定进馆单位有保存价值的档案。2年来,陈建中带领同事们几乎干了过去30年的活,还清了历史欠账。瓯海区档案接收工作也从此走上正轨。

  “现在街道、部门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发生了重大改变,得益于我们促成的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 陈建中说。2015年,陈建中不厌其烦地跑人大、问领导,一个一个去说,一个一个去磨,终于促成了区人大将《档案法》列为常委会执法检查课题,成功将档案工作纳入全区所有镇街、部门考核年度绩效考核范围。他以档案年检、执法检查为抓手,强化联系沟通,严格执法检查,历时2年的执法检查,使全区档案工作得到了有效的重视和加强。

  在区档案馆,《瓯海潮踪——档案里的瓯海》主题展厅已经成为高德等地图地标,许多慕名者前来参观。“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一有空余时间,我就开始不停地搜集资料,校对文字。”陈建中说。在争分夺秒、日夜兼程的奋战中,陈建中熬出了一本90页6万多字的《温州市瓯海档案馆综合展厅布展文字大纲目录》。尽管遭遇了施工方临时更换、资金遇到瓶颈、反对声音杂吵等难题,但他信心满满,坚定不移,专注于大纲构思、实物征集、文字校对、展面布置等工作,终于让这本大纲问世。

  “开拓者”绘图靓

  有段时间,陈建中“瞄”上了散落在民间的各种珍藏资料,“个人档案专馆”的概念开始浮现在陈建中脑海中。在陈建中多次地拜访、沟通后,2013年10月,民间藏书家林长春捐献1.8万余册温州地方文献给区档案馆,并专设“林长春地方文献专馆”对外开放。“我和他本来是老熟人,但为了这事我很郑重地去拜访,电话沟通的次数更是数不清。”陈建中说,为了显示征集民间档案的诚意,他带头捐赠了价值近万元的民国纸币。

  2014年1月5日,温籍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林虹去世。陈建中把眼光投向了名人档案,通过档案征集顾问联系其好友和后人,争取到了林虹先生的创作手稿和他研究“红学”书籍。此外,陈建中还征集到了堪舆学家林成银先生的温州郡城及净光塔重建资料,还有80多封散文家琦君信函,200余件王学钊书画作品等。

  他说,档案馆现在是努力把珍贵档案留在瓯海,只要在瓯海的土地上,捐到哪里都一样,就是瓯海人的财富。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瓯海区档案局这几年的变化“翻天覆地”。的确,只有陈建中和他的同事们才知道,在“先天不足”、“一穷二白”的起点上描绘蓝图有多难,付出了多少辛劳,流了多少汗水……但一想到当时光一去不复返时,当一切成为历史时,档案以它发黄的扉页钩沉岁月,实现价值。陈建中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即使付出再多,一生都无怨无悔。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王铮铮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