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我们缙云县大洋镇打造宜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抓好这项工作,需把握好“三个关键”。
一是要把握好夯实群众基础的关键。群众支不支持、认不认可、参不参与,关乎整治工作“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动员群众尤为关键。要通过接地气的宣传,党员干部、乡贤等关键群体的引领,整治成果维护和成效展现等,释放“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的示范效应和“大为不同”的对比效应,让群众有期盼、能认可、广参与。
二是要把握好保留乡土特色的关键。坚持有所变有所不变,变的是“脏乱差”,不变的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拿大洋镇来说,自始至终围绕“高山清凉小镇,云中石韵家园”形象定位实施整治项目,再次利用“治危拆违清乱”“大搬快治”等工作中清理出的大量“建错位”“占错位”“需挪位”的条石、溪石等乡土材料打造节点。并邀请缙云本土文人和熟知本土文化的本地人,献计献策,提升文化内涵。邀请本地木匠、石匠参与建设,保留本地建筑特色。让整治成果富有乡土特色和田园气息。
三是要把握好建立长效机制的关键。“脏乱差”整治的难点之一就是容易反弹,存在反复,抓长效,才能形成常态。一要落实制度机制。建立“门前三包”制度,管好“一亩三分地”。落实“路长制”“河长制”,专人盯岗,巩固成效。细化“村规民约”,实施建房挂牌和“四到场”等制度,规范村民行为;二要配齐人员力量,建立专业化保洁队伍、镇村两级“乱象”巡查队伍等加强日常管护;三要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让文明举止成为广大群众的日常习惯。
整治一线共话“美丽担当”
大洋的美源于生态,但不能只于生态,更不能止于生态,“美丽大洋,人人参与”是一句宣传口号,也是一句大实话。“绿水青山”让大洋尝到了“美丽经济”的滋味,护美绿水青山,提升村居环境品质也成了大洋不得推卸的“美丽担当”。
前村村作为大洋镇镇政府所在村,因各种历史原因,一直是大洋镇小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长久以来,脏乱差的村容村貌是始终是前村村民的一块心病,村民们急切希望早日改善生活环境。
自去年开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以来,镇党委、政府以拆除简易厕所和露天粪缸为改善村居环境面貌的切入点,也是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重要一仗。自消灭“简易厕所”攻坚战打响以来,大洋镇持续发力,集中火力连轴转,乘势推进前村村600余处露天粪缸和简易厕所拆除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虽然是大势所趋,但小小的一个旱厕也牵扯着村民们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在工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小的阻挠,有的村民上门和干部们争的面红耳赤,有的甚至举着铁锤暴力相抗,着实给镇、村干部带来了不少麻烦。为此镇政府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细致的宣传劝导工作,同时,拆除简易厕所行动使整体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成效初见,涉及农户也开始逐渐转变观念,许多农户充分认识到简易厕所和露天粪缸对日常生活及村居环境带来的影响,后期都纷纷自行加入到拆除行动中来。
“这些粪缸一到夏天就臭气熏天,现在拆了,环境好了,以后就不会有苍蝇蚊子满天飞了。”在前村露天粪缸的拆除现场,一个阿姨这样说到。
村民狄汉则说:“自从开展治理以来,村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脏乱臭的违建厕所没了,小溪沟里的垃圾也没了,我们对村里开展的治理坚决支持,希望早日能见到整治后的成效。”
群众的呼声,就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导向。只有与群众心连心,矢志不渝的狠抓环境治理,才能让前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为魅力大洋的一杆旗帜,一颗明珠。
三十二间违章建筑拆后公园建设
2016年10月31日,《今日聚焦》栏目播出了缙云县大洋镇32间违建旧瓦房,多年来阻碍了镇域规划的报道。32间违法建筑位于坦五公路沿线大洋镇前村村路段,系上世纪90年代审批建造的临时建筑,各旧瓦房连成一排,与周边建筑风貌很不协调,严重影响了镇容镇貌和镇域规划实施。
栏目播出后,大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于19日栏目记者采访当天,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研究,多措并举,誓要啃下这这块历史遗留的“硬骨头”。
2016年11月2日,大洋镇政府开展了井然有序的拆除工作,最后经过半个月的攻坚克难,32间违章建房全部拆除,稳妥解决了这一前后历经20余年的历史遗留难题。
同时,我镇以此遗留难题的解决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将32间拆后地块纳入小城镇规划设计中。下区块投资50万元,建设成32间拆后利用公园,并进行绿化、铺装及停车位设置,以满足群众的日常休闲使用,现已建设完毕。上区块则纳入上沿丘地块规划,妥善进行拆后利用,拟其连同周边区域统一规划建设成大洋综合楼,规划一层建成农贸市场、二层以上建成商用住房、周边建成公共停车场,解决大洋摊位杂、住房难、停车乱等现象。目前已对周边群众进行摸底调查,并将土地调置计划上报至县国土所和征收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