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日讯(通讯员 蔡紫嫣 卢菲虹 符贝贝)1月29日一大早,长潭水库管理局工作人员金利明就来到上垟乡西山下杨梅基地,现场督查长潭库区沿岸一幢违法建筑拆除情况。该建筑是一幢五间两层楼房,曾是杨梅基地管理用房,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这处库区违建对水质安全存在隐患,是必拆的点位,经过前期的排查摸底,又考虑到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我们连续每天安排10名工人进行人工拆除。”金利明告诉记者,“水质保护我们义不容辞,一定不折不扣推进库区违建拆除。”
自长潭水库饮用水源系统保护被列为全区“一号工程”以来,黄岩按照市委关于水质保护相关工作要求,全面调查库区内违法建筑,对涉及建筑实行分类处置、分批推进,并同步推进库区范围内各类违法建筑清理整治。截至1月31日,共拆除违建点位231个,占地面积25212平方米,建筑面积37868平方米。
如今,推进库区沿岸违建拆除已是各属地乡镇、涉及部门的集体行动。当天,在平田乡东溪村的老茶园内,电钻声、敲击声此起彼伏,十几名工作人员分工有序,有的帮着搬离屋内物品,有的忙着卸木板。当天,该点位一栋占地面积98.8平方米的木屋已基本拆除完毕,剩余两栋占地面积均为56.56平方米的木屋也在同步拆除,预计春节前全部完成。
作为“主战场”之一的屿头乡,始终把保护长潭水库水质的责任扛在肩上,从1月17日开始又组织工作人员对库区范围的屿头村、联一村、前礁村开展“地毯式”排查摸底,按照独立成间超平方,移民后老屋,简易棚,生产性、经营性建筑,应拆未拆老屋,水库管理房改扩建等七类违建项目绘制情况登记表,进一步明确目标,将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位于屿头乡前礁村的杨家庄农家乐是重点整治对象,两间违法搭建的经营性用房面朝“大水缸”,与水库仅一路之隔,对水质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被登记在册。该乡城建办工作人员在排查后,立即对该农家乐负责人开展思想工作。
一遍遍上门,一次次沟通,工作人员用一个星期时间持续上门做工作后,终于让负责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认识到保护长潭水库水质的重要意义,表示要主动配合。在拆除期限内,她还主动搬离房屋里的物品,及时开展自主拆除。截止1月29日中午,两间共约150平方米的违法搭建经营性用房被顺利拆除。
“推进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离不开村民的配合和支持。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三个村涉及七大类违法建筑的全面调查摸底工作,下一步将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加快推进违建拆除工作,一以贯之抓好‘一号工程’,保护好水库水质。”该乡城建办副主任周嘉伦告诉记者,从去年12月份起,屿头乡已拆除库区范围三个村15宗违法建筑,共拆除建筑占地面积2561.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50.8平方米,拆除完成率100%。
“我们从饮用水源保护的大局出发,全面清理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问题,全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副主任周勤丰说,作为台州市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工作开展后,相关部门和乡镇绷紧思想弦,即使春节临近,也没有松懈,持续抓好抓牢饮用水源保护这项工作。在1月29日当天开展的长潭库区集中拆违行动中,长潭水库管理局及4个相关属地乡镇合力攻坚,对库区范围内的12处违法建筑进行拆除,共拆除占地面积1784平方米,建筑面积2334平方米。
下阶段,黄岩将重点清理整治涉及农家乐、别墅庭院等改变用途的库区管理用房、农业设施用房、非法农房买卖和租赁的违建,狠抓水质提升,持续推进长潭水库饮用水源系统保护“一号工程”,走出一条库区保护与群众生活改善兼顾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