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杭州市规划院提供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未来,杭州的老年人将怎样养老?
记者日前从市规划部门了解到,由规划部门会同民政部门组织编制的《杭州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修编(草案)》目前已提请市政府审批。
“本轮规划在对前版养老设施规划评估的基础上,对全市十区养老设施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对各级养老机构和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分别进行了布点。”市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规划还从“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角度,对杭州其他养老服务设施进行建设引导,进一步指导杭州市养老设施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助力打响“美丽杭州、品质养老”品牌。
“居家养老”是未来养老方式主流
街道、社区将提供更多居家养老服务
据市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杭州全市域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67.18万人,占总人口的22.16%。高于全国(17.3%)、全省(18.9%)的平均水平,老龄化形势严峻。
“在人们以往的印象里,以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去住养老院会成为养老的主流,但调研发现,目前杭州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仅占4%左右。”市规划院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无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国际上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倡导,还是杭州市的养老现状,居家养老都仍将是杭州未来养老的主流。
“杭州本轮规划正是结合浙江省提出打造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要求,提出杭州在居家养老方面,街道—社区层面应发挥更大的能量,推进综合性、示范型中心的建设,打造嵌入式养老。”规划编制人员告诉记者,规划进一步强化了街道、社区在养老服务方面的配套作用,提出每个街道(乡镇)至少集中建设一处面积较大、功能齐全、具有日托床位和配送餐功能的综合性照料中心,构建“街道(乡镇)—社区(村)”两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体系,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城乡社区(村)全覆盖。
“也就是说,根据规划,随着今后街道、社区养老设施的不断完善,杭州的老人们可以在城区15分钟、农村20分钟步行范围内实现到街道或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进行就餐、医疗、娱乐、文化等生活所需。同时由街道、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提供少量床位,为需要日托、短期全托的老人提供照料服务。”规划编制人员介绍说。
公办机构以托底保障为主
民办机构着重提升护理功能
尽管居家养老是杭州未来养老方式的主流,但机构养老亦不容忽视。
“杭州2017年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了市区每百名老人4.27张,这在全国是领先的,但也客观存在公办养老一床难求,不少民办养老机构运营艰难的现状。”市规划部门相关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如此,不仅因为民办养老机构价格相对高,在规范性、可信度上,老百姓对民办机构也有些许担忧。“这也反映出以往对民办养老机构引导力和规范度不够的问题。”
本轮规划区别公办与民办养老机构在选址、建设、管理中的不同特征,引导公办机构以托底保障为主,民办机构着重提升护理功能。“杭州未来养老趋势严峻,要实现真正的品质养老显然离不开民营机构市场的参与。尤其针对当前对失能失智老人专业护理力量明显不足的现状,更离不开民营养老机构的力量投入。”
数据显示,2017年,全杭州市域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26.9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6.13%,;失能、半失能老人9.3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5.58%。在一些规划人员看来,民办养老机构想要从市场中脱颖而出,可在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更多差异化、专业化服务方面重点发力。
为未来养老人口流入预留空间
更加关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G20峰会后杭州人口持续流入,本轮规划通过地理市情平台数据分析,为外来人口养老也进行了一定的预留,比如规划对新建住宅落实居家养老用房配建指标,从每百户20平方米提升至每百户30平方米,并要求最低不少于300平方米集中布置。
“为居家养老预留更大的用房空间,将有力拓展和丰富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功能,像街道、社区级老年活动站、老年电大教学点、老年信息服务平台等,均可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一起,合并设置于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内。”市规划部门相关人员表示,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为杭州的老年人打造更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
杭州本轮养老设施规划从上轮规划的6区拓展至10区全市范围,更多地涉及了农村地区,规划首次从城乡共融的角度出发,将农村养老纳入规划统筹,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农村地区养老设施布局进行更多指导。“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城市整体好过乡村,全社会应该在这方面给予更多关注。”
在市民政部门看来,本轮养老设施规划对全市养老设施体系做了新的顶层设计,理清了各级设施的功能定位,一方面能更好地指导各级各类设施的发展建设和管理,另一方面也对养老用地空间进行了保障,对后续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指引。
下一步,结合养老设施规划的出台,将在全市打造一批示范性街道级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突出居家养老为重点,探索微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等形式,进而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强化专业照护功能。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将结合杭州在互联网及地理信息数字化应用方面的优势,引导各地建立智慧养老大平台,为杭州未来的品质养老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