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糖、桂花酒、桂花糕、桂花麻糍……桐庐旧县街道有个母岭村,家家户户都与桂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走在这里的村道上,夺人眼球的不只是以桂花为主角的文化墙,还有家家户户门前张贴的二维码。每一个二维码的背后都是农户自家经营的桂花衍生产品。对于母岭村来说,“人人是微商,户户开网店”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种致富的新路径。
“上次的酒收到了,口感不错”“谢谢,都是自己酿的,今年剩下不多了,欢迎再光顾!”钟海珠是母岭村最早做桂花衍生产品生意的村民,也是母岭村培养起来的第一批将桂花产品“触网”销售的人之一。点开她的微信,保留了许多这样的对话,看得出平时生意兴旺。但钟海珠并不专职做电商,白天她在县城上班,空余时间才关注一下自己店铺的收益情况。“去年我们村和安厨电商平台达成了合作,现在大家都在这上面发布信息,坐享收益。顾客可以自助下单,由平台方统一打理,发货、收款这些都不需要我们操心,等于是额外增收了。”
母岭村种植桂花历史悠久——村里有棵桂花王,树龄已跨越了3个世纪!村里贩卖苗木的历史也悠久,但原来村子的经营方式单一,一旦遇到苗木滞销,就容易负债,创收并不稳定。去年12月,杭州市出台《关于实施消除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的若干意见》,按照计划,桐庐县须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30万元、年经营性收入不足5万元的薄弱村。也是这一年,母岭村经过村民合议与安厨电商达成合作,迈出了“消薄”的关键一步。合作方式就是让专业的电商平台承担品牌包装、物流等大部分繁杂的环节,而村民专注于生产,将利润的10%作为回报拨给平台,实现双赢。一年下来,母岭村的380多户村民已有115户参与合作,他们正齐心协力借助电商平台自带的流量,将“母岭香”这个桂花系列农产品品牌输送出去。贵州、福建、苏州……母岭的桂花香,不再是山里花谢花开的“匆匆过客”。
据母岭村的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邵双贤介绍,依靠桂花产品+电商的致富思路,目前村债务已结清,集体经济年收入仅桂花系列产品就获利60余万元,经营性收入20余万元,顺利“消薄”。“而且离年底还有段时间,我们希望经营性收入能冲到30万元,彻底改变村集体‘一穷二白’的窘状,也吸引更多人加入进来。”邵双贤说。
像这样盘活原有资源、品牌化经营农产品以“消薄”的例子在桐庐并不鲜见。
比如莪山乡沈冠村的无公害纯天然水稻亮出“稻香沈冠”的品牌,并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8万元以上。截至2018年9月底,桐庐181个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已全部提前“摘帽”,并朝着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的目标努力,不断探索新路径。
品牌之战已经打响,如今,尝到甜头的母岭村在挖掘桂花产业细分的潜力方面更加“卖力”,8个自然村各展所长:双塘头专制桂花糕、袁家扉出品桂花茶、黄昌岭主打桂花酒、郭公塘里麻糍香……村里还通过举办桂花节、发展乡村旅游的方式,进一步对外打响品牌。“现在我们的村民在外也会帮忙吆喝家乡酒,如果开饭店,就进我们的桂花酒给客人尝鲜。”母岭村党总支委员刘元庆说。桂花王树依旧年年飘香,但村民的精气神已经不一样了——通过变散为多、集体创收,大家再次拧成了一股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