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e农行动 正文

艺术家成了新村民!松阳古村落从没落到重生

2019-06-26 09:04:50  来源:丽水网-丽水日报 记者 钟根清 通讯员 包桂林 林杰

  远山、茂林、老屋,让古朴村庄别有一番风味。这是画家张明笔下的松阳杨家堂村的美丽景象。

  日前,“山河相辉 友谊长存”中俄建交70周年名家书画展在俄罗斯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张明受邀出席开幕式。这幅名叫《秀山丽水》中国画作品,在活动中被中国驻俄大使馆永久收藏。

  “在展会上,国外艺术家们看了我的作品后很惊叹,我还专门向他们们介绍了松阳的美丽风光和人文风情,并邀请俄罗斯艺术家们来松阳写生创作。”张明激动地说,这幅作品是经过筛选及权威评定,并报外交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备案后选定的。

  张明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专业从事中国画教学与创作。早在2004年,他就与松阳结缘,喜欢上了松阳的古村落,每年都专门抽出时间到松阳写生创作。

  松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保留最完整、乡土文化传承最好的地区之一。在这里,乡愁的样子清晰如画,也触手可及。2016年1月,“拯救老屋行动”第一个整县推进试点选在松阳。通过两年多的实践,首期申报的35个行政村142幢老屋完工验收,修缮建筑面积达96000多平方米。老屋的修复,带动了经济修复、文化修复、人心修复。作为艺术家的张明,也亲眼见证了古村落从没落到重生。

  杨家堂村位于三都乡境内,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村内20多幢土木结构的清代建筑依山而建,坐落于斜坡之上,整个村落上下屋高低落差约2至3米,伸展高层200米,马头墙错落有致、连绵成片,是松阳典型的阶梯式传统村落,被称为“江南的布达拉宫”。为保护好传统村落,2013年,杨家堂村自发开始抢修了一批村子里的破败老屋。

  老屋修好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来到村里,成为“新村民”“新乡贤”,形成一股艺术助推“拯救老屋行动”的热潮,为老屋和乡村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去年,松阳开展“百名艺术家入驻乡村计划”,张明成为首位签约入驻松阳的艺术家,他的工作室就选择在他再熟悉不过的杨家堂村,成为传统村落老屋活化利用项目之一。

  张明工作室由村内1号民居和村学堂两处组成,分为生活空间、创作空间和展览空间。1号民居是第一批拯救老屋行动项目,房屋修缮后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成为艺术家工作室则赋予了它新的使命,艺术家真正成为了乡村的新村民。

  在张明看来,在乡村建艺术家工作室,一方面可以潜心创作,另一方面可以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共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这样既可以丰富乡村的文化,也让本地村民与外来艺术家互动,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种新的可能。

  在张明等艺术家的带动下,这两年,从上海、杭州等地来杨家堂村创作、观光的艺术家络绎不绝,他们近距离感受村子的传统古民居和风土人情,寻找艺术创作灵感。随即,村里的农家乐和民宿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每天接待天南海北的艺术家和游客。

  “真想不到,咱们杨家堂村如今能有这样的好光景!”杨家堂村村委会主任宋仁鉴欣喜地说。去年6月,杨家堂村入选县里“拯救老屋行动”的8幢房子已经全部修缮完毕,既保留了古朴的建筑风格,整个村子的村容村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游客也越来越多,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目前,村里还着手改造几栋老房子,吸引“新村民”前来投资创业。

  “乡村是我们的根,作为艺术家要思考怎样通过艺术的形式,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助推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张明深有感触地说,成为驻村艺术家之后,他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除了艺术创作、作品展览、学术交流,他还希望能在文创产品、艺术品交易、艺术培训等方面进一步推进老屋的活化利用,为村里多做些好事。

  

编辑:甘居鹏

城镇原创

文旅特色 产城融合 昌化美丽城镇建设焕发古镇新颜 展现新时代风貌 临安昌化镇在古镇记忆中传承非遗文化 杭州美食街餐厨垃圾该谁管?有关部门回应本网报道:将进行联合执法 余杭瓶窑镇“八运会”开幕 创建全民健身运动新氛围 浙江天台:“逢十说事”基层治理有新招 平阳县城市发展论坛启幕 24宗黄金地块集体亮相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