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堂镇“两站两员”指挥中心 通讯员 张栋栋 供图
浙江在线3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玉环)在乡镇、农村等交通管理的“末梢”,设立“交通安全管理站、交通安全劝导站”,并面向社会聘请“交通安全管理员、交通安全劝导员”,以“两站”+“两员”的模式,构建起交通安全管理最基层的网络。这,是金华婺城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率先探索出的一种长效管理机制。
3月13日,记者来到婺城区,探访“两站两员”等长效机制在该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带来的那些实实在在的成效。
据婺城区交通运输局统计,2016年全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76人,2017年死亡55人,同比下降27.64%;2018年死亡50人,同比再下降9.09%;2019年1至2月份死亡5人,同比2018年减少3人、下降37.5%。
“小城镇整治,3分在建,7分在管。‘两站两员’制度的实践,正是说明了这一点。今年小城镇整治行动迎来了收官,我们将继续抓好‘两站两员’等长效机制建设,开展‘回头看’活动,做好‘后小城镇时代’的建设管理工作,写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后半篇文章’。”婺城区整治办常务副主任钟春宏告诉记者。
白龙桥镇“两站两员”摆放维护公共自行车 通讯员 张栋栋 供图
回头“五看”确保成果长效
“城区街道占道经营、车乱停等现象仍偶有发生,不少乡镇公厕、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依旧存在一些环境卫生问题……”近日,婺城区整治办督导组的相关人员,对第一轮小城镇整治“回头看”活动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罗列梳理,并下发到相关责任单位。
“春节返岗后,我们就启动了第一轮小城镇整治‘回头看’活动,对全区9个已通过达标验收的乡镇进行了回访,实地走访老街、综合市场、立面整治、道路改造等整治现场。”钟春宏告诉记者。
据介绍,婺城区小城镇整治“回头看”活动,主要聚焦“五看”:一看设施是否正常运维,二看卫生是否常态保洁,三看秩序是否井然有序,四看风貌是否有效管控,五看制度是否建立健全。
“经过第一轮的回访,我们把各乡镇存在的问题逐个梳理出来,要求他们即知即改。在这个基础上,近期,我们将进行第二次回访,对未完成问题整改的单位,下发督办单,情节严重的,约谈相关领导。”钟春宏说。
据悉,通过强化督查、交办问题、定期巡查、约谈问责等,婺城将小城镇“回头看”落到了实处。另外,婺城还安排了一笔专项资金,专用于解决“回头看”发现的问题,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中,巩固了前两年的整治成果。
农村交通手机APP乡镇“两站两员”日常工作截图 通讯员 张栋栋 供图
持续创新实现长治久安
地处金衢盆地的婺城,大城区、大郊区、大山区三元结构明显,境内公路大多依山傍水而建,存在“等级低、线形差、路面窄、会车难”等诸多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婺城在小城镇整治中创新思路,于2017年在全省率先启动“两站两员”试点工作。两年多来,该工作被不断推广普及。截至目前,婺城区共有交通管理员39名,交通劝导员483名,每年安排专项工作和人员经费约1000万元。
投入资金解决交通管理“末梢”无人管的问题后,婺城区还研发使用了一个APP系统,解决“管得好”的问题。
该系统是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手机终端APP系统,这是一个用于提高交通管理员、劝导员的工作效率的智能系统。管理员、劝导员每天开展路面巡查时,可以将发现的道路隐患、交通违法及占用、损坏公路等行为,通过手机APP,将事前、事中、事后的照片和处理结果上传到交管站平台。交管站长将在后台实时监管,对于不能处理的问题,上传到各个主管部门的指挥中心,形成闭环管理体系。
“虽然‘两站两员’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是我们还是在不断的创新和丰富这项工作的内涵。”钟春宏告诉记者,下一步,婺城将继续创新,深化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手机终端APP系统与基层治理“四个平台”系统对接,开发交通管理模块,实现综治、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间的视频监控网络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利用大数据,实现农村交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的集成。
“两站两员”试点工作的普及推广,正是婺城区在小城镇整治中抓好长效机制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婺城区不断着眼“两站两员”、驻镇规划师、环卫保洁、街路长制、线乱拉管控等长效机制建设,实现了城镇治理水平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