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14日讯(通讯员 杨望杰)一直以来,平阳将农村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但在农村“双创”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之痛”:一是农村“双创”人才短缺之痛。平阳现有农村专业人才队伍整体层次偏低、人才缺乏、年龄老化、知识不足、素质偏低、结构失调等问题凸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问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需要。以平阳为例,农村“双创”人才占农业从业人员总数比例还不足5%,全县106人E类以上高层次人才中涉农高层次人才仅3人,涉农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二是农村“双创”人才难育之痛。一直以来,政府对农村人才的培育重视程度还不够,农村人才的教育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不多,农村人才管理使用、激励制度不够完善,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农村人才培育难。以平阳为例,每年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班屈指可数,近四年来累计培训人数仅为830人。三是农村“双创”人才流失之痛。由于农村基层生活环境较差、服务配套缺失,导致农村有文化、有技术、有创业能力的人才几乎都流向了环境优越的大城市,人才难留现象十分突出;据统计,平阳每年大学毕业生5000余人,毕业后回平阳工作约1500多人,特别是到农村工作的仅有200余人,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选择留在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针对农村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三个之痛”,平阳创新推行引才育才留才“九招”,全力打造一支充满生机活力的农村创业创新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创新推行“一委一会一智库”,破解农村“双创”人才短缺之痛。“一委”即建设平阳乡村振兴共建委员会。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在全县599个村建立乡村振兴共建委员会,招募品德才学出众、在外经商、退休干部和外来投资创业代表等“乡贤”人才8993人,进行参事议事482次、服务720次,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一会”即建立平阳农村“双创”协会。以实施农村“归雁计划”为抓手,秉持“扎根乡村、聚合人才、创新创业”理念,在全县16个乡镇建立平阳农村“双创”协会,以大学生为主体,鼓励大学生等各类人才2256人到农村创新创业,提供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共赢发展的平台,有效促进人才扎根农村干事创业。“一智库”即建设平阳农村人才战略智库。以实施“农村领军人才”计划为契机,在县级层面建立平阳农村人才战略智库,引进农村农业高层次人才21人纳入智库,为平阳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决策咨询、把脉诊断等服务,提出针对性建议和举措53条,加快推动平阳农村“双创”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开发。
创新推行“一院一网一超市”,破解农村“双创”人才难育之痛。“一院”即建立平阳农民学院。立足乡村振兴发展新形势,以平阳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班底,增挂成立平阳农民学院,加强与温州职业科技学院合作,开设农民创新班,实现农民学历“中专+大专+本科”梯度推进,大力培育电商、民宿、农家乐、生态农业等产业新型职业农民1991人,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平阳样板”。举办农函大培训,开设科技示范户(养鸽)培训班、种粮等农技培训班,组织种粮大户协会、养猪专业技术协会等县级学会(协会)对会员开展培训9次、培训人数800多人,提高农民会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一网”即推行人才+互联网。深入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开设平阳农村“双创”人才网络培训,通过互联网跨越式培训,对我县的农村人才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指导;今年以来开展培训6次,培育电商行业新型职业农民334人,有效提升农村“双创”人才培育效率和质量。“一超市”即开设平阳“双创”人才“智力流动超市”。以实施“希望之光”计划为契机,整合涉农站所技术骨干和散落在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等农业专家125人,严格筛选、分类管理、建档入库,创建农村“双创”人才“智力流动超市”,开展乡镇巡回讲座、流动培训、现场指导等26次,为群众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农业生产问题解决和农业知识培训等,加快培育农村“双创”人才队伍。
创新推行“一策一卡一平台”,破解农村“双创”人才难留之痛。“一策”即研究出台农村人才支持政策。结合平阳农村和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加快研究制定农村人才支持若干意见,特别是要对留在平阳的农业专家、大学生给予政策倾斜,提供住房保障、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政策支持,让人才安心留在农村创新创业。“一卡”即推行平阳农村“双创”人才需求卡。向全县每个行政村发放平阳农村“双创”人才需求卡,梳理当前农村引才、用才、留才急需解决的问题156个,为政府下步健全完善农村“双创”人才工作机制找准症结,以有效破解农村人才难留的困境。“一平台”即建设高层次人才俱乐部。针对引进高端人才缺少交流平台的问题,在万全镇冯宅村等人才集中地建设高层次人才俱乐部,为农村高层次人才搭建一个交流思想、聚会联谊、共谋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让农村人才享受平阳最高人才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