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热播剧唤醒辛亥革命记忆,武义一乡村博物馆十四载宣传吴石

2025-11-01 10:38:14 来源:金彩云客户端 记者 许健楠

  这段时间,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在央视热播,这是国内首部基于在台隐蔽战线真实人物和故事创作的主题电视剧,引得无数观众为吴石等革命烈士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和颠扑不破的革命信仰动容。

  这位牺牲于1950年的隐蔽战线英雄,在75年后的今天,重新回到公众视野。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武义县三港乡大山深处有一座乡村博物馆。14年来,这座博物馆一直在展陈和宣传吴石的事迹。

  这座乡村博物馆名为武义县辛亥革命詹蒙英烈纪念馆(也称辛亥革命詹蒙烈士祠),该馆纪念的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期间的学生军领导人之一的詹蒙。作为武义人的他,于1911年10月率学生军参战,在战斗中左耳中枪仍坚持指挥,最终战死沙场,年仅19岁。

  “因为一部电视剧,大家知道了吴石是中共地下工作者,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和詹蒙一样,是辛亥革命学生军的代表人物。”武义县辛亥革命詹蒙英烈纪念馆负责人詹宣武说。

  吴石是福建辛亥革命学生军代表人物之一

  在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中,于和伟饰演的吴石在面对审讯时说:“我忠诚于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党国。是那个无数仁人志士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前仆后继的党国,而不是现在这个人人蝇营狗苟、个个贪污腐败的党国。”

  这段慷慨激昂的陈词,既是吴石坚守信仰的体现,也是他人生经历的缩影。当年,他和詹蒙一样,都曾追随孙中山,参加了那场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辛亥革命。

  多年来,詹宣武在研究辛亥革命学生军历史时发现,吴石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辛亥革命学生军是怎样一支队伍?詹宣武说,在辛亥革命时期,面对内忧外患,全国各地出现了多个由学生组成的特殊军事团体——学生军。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中国曾涌现由学生组成的军事团体60多支。他们或投身前线,舍生忘死;或守卫后方,鼓舞民心士气,用热血青春和宝贵生命,捍卫辛亥革命成果。史学家杨天石认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实际上是一批青年学生,包括留学生或者国内新式学堂的学生,也就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中国出现的新型知识分子。

  吴石为什么会参加辛亥革命学生军?“作为一名进步学生,吴石受时代思潮影响和民族危机驱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17岁的吴石与少年好友吴仲禧一同加入福建辛亥革命学生军,参与福州地区的革命活动,并成为该组织核心成员之一。”詹宣武说。

  当时,福建辛亥革命学生军成员有个特点,每人都有一块金黄色的铜牌。铜牌呈椭圆形,约有鹅蛋那么宽,上方从右至左刻有“福建学生军”5个小字,下方直行刻有姓名,铜牌上端凿一小孔,作为穿线悬挂之用。

  关于自己参加辛亥革命的经历,吴石在《自传》中写道:“是年秋(1911年),吾闽志士,闻风响应,开智学校首倡组织学生北伐军,余虽就读格致,亦毅然从之。初于福州东门外之东岳庙受训,尔时入伍青年,率皆志气激昂,家人劝阻均不为动。是岁冬,学生军北上。留沪数月,南北气候迥异,余乍离乡土,与冰雪周旋,觉寒不可耐,甚以为苦,然志不稍衰,寝久亦习惯矣。翌春,赴金陵,编入入伍生队。未几和议告成,北伐中止,入伍生编入校受训,余入武昌第二预备学校,从此,遂正式为军校学生。”由此可见,当年,吴石是一位心怀革命理想的青年学生,哪怕家人劝阻、天寒地冻,坚刚不可夺其志。

  当时,福建辛亥革命学生军坐船进军上海后,吴石是主要领导人之一。1911年12月23日,闽浙两路学生军奉陆军总长黄兴之命,会合于南京,住旧江宁府衙内,重新编组,改称为陆军入伍生团,以沈靖为团长,暂编两营。浙江学生军为第一营,下辖4个连;福建学生军为第二营,下辖4个连,归黄兴指挥。在南京期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总统府举行典礼,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吴石就在现场负责保卫工作。临时总统孙中山亲往明孝陵祭扫时,吴石所在的陆军入伍生团也曾随行。

  吴石还是有名的学霸,无论是在保定军校学习期间,还是留学日本炮兵学校、日本陆军大学,他均以第一名毕业,战术作业被列为教材范本。‌‌

  “吴石在保定军校学习期间,他的同学中,白崇禧、黄绍竑、戴戟、徐培根、刘建绪、张贞、许显时、吴仲禧等都曾是辛亥革命学生军成员。”詹宣武说。

  让更多人看到吴石等人的辛亥革命故事

  那年武昌城一声枪响,热血青年浩浩荡荡。114年前,一群知识青年响应共和民主,走出学堂,弃笔从戎,组建学生军。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詹蒙倒在了辛亥革命的冲锋路上,吴石投身隐蔽战线,他们作为辛亥革命学生军代表人物,不计个人安危,为了‘天下为公’的理想信念,参加革命光荣牺牲,他们的精神值得传承弘扬。”詹宣武说。

  14年来,武义县辛亥革命詹蒙英烈纪念馆在公益人士詹伟雄等人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深入辛亥革命学生军史料研究和利用,举办“辛亥革命学生军事迹图片展”42场,该馆还组建了一支辛亥革命学生军研究团队,与广东、武汉、安徽、湖北、福建、上海、南京、苏州等地相关纪念馆或研究会等交流百余次,收集具有辛亥革命文物价值的藏品30余件(套),让更多人看到吴石、詹蒙等热血青年的辛亥革命故事。

责任编辑:袁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