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导演“长衫”,他把“循环相机店”变成很多人看世界的搭子

2025-10-11 14:14:46 来源:潮新闻 见习记者 王伊灵

  这个国庆假期,杭州宁波路的“陈翊影像”二手相机店比往常更加忙碌。时不时有年轻人推门询问:“有没有轻便一点的相机适合旅行?”“我想租一台能拍Vlog的设备。”

  店主弦子笑着迎上来,耐心询问每个人的拍摄需求。

  过气导演的相机店门口。受访者供图

  从2024年5月开店到现在,1986年出生的店主弦子早已习惯这样的节奏。他从一名影视导演转型为二手相机循环商店的店主,在这条街道上,他希望能搭建起一个关于信任、体验与分享的摄影圈子。

  弦子正在为顾客介绍相机的情况。王伊灵 摄

  假期生意火爆,租售超100台相机

  10月10日上午,徐先生推门走进“陈翊影像”,“我最近在做知识付费内容,想挑台能拍教学视频的设备。”弦子放下手里的工具,听完需求后笑着摆手:“做知识付费不用买太贵的,重点是画质清晰、操作顺手,我给你找几台性价比高的微单,你试试手感。”

  “国庆前后,店里租售出去的相机已经超过100台,像富士X-T系列、佳能EOS R50这类轻便型微单最受欢迎。”弦子一边给徐先生展示相机,一边介绍,“90%的客人都是摄影新手,以女性居多。很多人并不清楚具体参数,只是希望有一台设备可以记录生活。” 

  在“陈翊影像”,租售并不是简单的交易。每台设备出租前,弦子都会全方位检查:仔细检测CMOS传感器是否有坏点、反复校对对焦精度、逐一清洁机身缝隙里的灰尘,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店内陈列着不同款式的相机。王伊灵 摄

  不仅如此,他还会根据顾客的需求,手把手提供指导。“第一次用专业相机,连基本的模式切换、参数调节都不熟悉,我们得教他们怎么操作,甚至提醒他们怎么避免拍糊、过曝这些常见问题。”弦子笑着说,“虽然教新手会多花点时间,但看着他们从什么都不会到能拍出满意的照片,会有成就感。”

  店员小刘今年20岁,进店工作才几个月,却已爱上这份工作。“每天能接触到不同的人,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和想法,特别有意思。” 

  从导演到小店店主,为触摸更真实的生活

  弦子的转型,是一个关于勇气与重新选择的故事。

  他曾是横店片场奔波九年的导演,30多岁还在学习剪辑与编导,接过项目、带过组。但影视行业的不断调整,让他感受到了强烈的不确定性。“35岁之后,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最终,他选择脱下导演的光环,自嘲是“过气导演”,在宁波路开起了这家二手相机店。店名“陈翊影像”取自妻子和儿子的名字——“我老婆姓陈,儿子名字里有‘翊’,我也用它谐音‘诚意’,做生意就要有诚意,我想做一家有温度的店。”

  顾客们在尝试不同的相机。受访者供图

  这份诚意,体现在他对每一位顾客的耐心上。他从不高深莫测地讲解技术参数,而是先会耐心地问客户:“你平时喜欢拍什么?”“预算大概在多少范围内?”这种平等又轻松的交流方式,让许多“摄影小白”感到安心。

  弦子对“有温度的相机店”的向往,早在高中时就埋下了种子。“我用打工两个月的钱买了第一台相机——佳能450D。当时卖相机的老板特别耐心,跟我讲了很多使用技巧,还跟我分享他拍的照片。”从那时起,弦子就默默想着:“要是以后能有一个地方,既能买卖相机,又能交流摄影经验,该多好。”如今,他把想法变成了现实。

  二手循环商店,不只是交易

  “循环商店”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一种情感联结的载体。

  在这里,每台相机都有自己的故事。弦子会清晰告知顾客设备的来源:“上一任主人是位摄影师,因为升级设备所以转让”、“这台索尼陪着一位主人去了西藏,拍过星空。”他介绍,自己卖出的一台富士相机,曾随主人走遍欧洲,后来又被一位男孩买去求婚。

  弦子和摄影爱好者们在一起交流。受访者供图

  “这些故事,让冰冷的设备多了几分温情。我们不是简单的进货、上架、卖出。我们在做的是链接。通过我,链接到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

  这个国庆假期,上百台相机从“陈翊影像”出发,带着上百个“摄影梦”奔赴了不同的旅程。

  “相机可以是二手的,但专业和真诚,从来都是一手的。实体店的意义,就是能提供这份人情味,还有实打实的保修服务。希望每个来店里的顾客,都能像回家一样自在。”说这话的弦子很认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