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老板回乡开启“收菜计划” 让留守老人“种”出尊严

2025-09-02 17:19:30 来源:潮新闻 韩承乙 记者 张文利

  昨天清晨6时,杭州市淳安县左口乡官田村村口,村民将一筐筐带泥的土豆推到一辆面包车前。车厢里,邵贤彬过秤、点钱,将现金递到老人手中。

  海拔600米的官田村藏在浙西群山中,村里现居住着十几户平均年龄75岁的留守老人,100多公里外的杭州是年轻人打拼的方向。邵贤彬的“收菜计划”像一条蜿蜒的山路,连接着深山菜园与城市餐桌,更让老人们感受到被需要,有价值。

  村口收土豆。受访者供图

  “收菜”计划源于一次偶然发现

  邵贤彬是官田村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上世纪80年代的山村,村民们凑鸡蛋、送粗粮助他读书的场景,历历在目,“大家对我的帮助很大,虽然现在还谈不上事业有成,但至少能通过我的方式去反哺他们。”

  毕业后在杭州打拼多年,邵贤彬回村时偶然发现:老人们种的辣椒、四季豆等蔬菜堆在墙角腐烂。那时,他经营着餐厅,决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收购老人们手中剩余的农产品。

  一开始用私家车运菜,需求量渐增后,换了面包车,专门“收菜”。为了让老人放心,他在村里办起收菜计划签约仪式。

  “第一次收了5户人家的菜,塞满后备箱时,李奶奶追着车喊慢点开,我突然明白,这不仅是生意,更是老人们的盼头。”邵贤彬说。

  邵贤彬 受访者供图

  老人拿到钱后给自己买了一身新衣

  “我给父亲红包,他总说没必要,但他卖25公斤土豆拿到160元时,却笑得像个孩子。”邵贤彬发现,老人真正要的是尊严和价值。在他看来,孝顺就是顺着长辈的意愿。

  去年,收菜计划实施后,官田村农户年均增收7000元,最高一户达3万元。

  71岁的杨四娜激动地说:“收完菜,拿到钱,我就到千岛湖买了一套新衣服,衣服、裤子、鞋子全都换了。”

  不仅是自己的餐厅收购蔬菜,邵贤彬正积极推动“收菜计划联盟”,联合城市餐厅建立稳定销路。“单靠我一辆面包车不够,得让更多村庄复制这个模式。”

  村民在摘土豆。受访者供图

  双向奔赴的创新助老方式

  “收菜计划”作为一种创新的助老模式,实现了“三赢”:老人获稳定收入、城市客人吃到绿色菜、邵贤彬的门店营业额稳步增长。

  淳安县左口乡宣传委员任佳彩表示,“收菜团”的到来给村子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老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卖菜获得收入,还能与城里来的年轻人交流,了解外面的世界,这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需要、被关注,重拾价值感。

  邵贤彬的面包车慢慢驶离村口。后视镜里,老人们挥手的身影渐渐缩小,却像一束光,照亮了他前行的路。车轮碾过山路的辙痕里,藏着山村与城市最温暖的双向奔赴。

  图据AI生成

责任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