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峰村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 仰峰村供图
正值研学、亲子游旺季,长兴煤山镇仰峰村里的民宿“云山深处”一房难求。“游客来自杭州、南京、深圳、甚至漠河等地,很多人特地赶来参观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63岁的民宿老板侯汉忠说。
煤山镇地处浙苏皖三省交界处,环抱的群山之间,沉淀着一段红色记忆。1943年秋,为抵抗日军大肆进犯,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从苏南向苏浙皖边区挺进。这支部队扎根煤山镇,以崇山峻岭为屏障,与日伪军展开殊死战斗。1945年初,粟裕率领新四军一师主力南下,与六师十六旅会师。随后,新四军苏浙军区在煤山镇成立,成为对日寇大反攻的坚强基地。
“粟裕司令在这里住了半年多。”侯汉忠推开仰峰村沈家大院的木门,带我们走进司令部旧址。二楼紧挨卧室的一间小屋,正是当时的机要办公室。一张旧办公桌,略显幽暗的光线,让我们不禁想到,革命先辈就是在这里点亮煤油灯,伏案研究地图,仔细推演战术,酝酿了一场场胜仗。
为了向更多人讲述这段烽火岁月,这些年,侯汉忠还当起义务讲解员。每次,他都会向游客展示一把珍藏了80年的大刀——长约80厘米,柄上刻着“中国工农红军”6个字,“我父亲侯阿苟当时住在粟裕司令楼下,负责帮部队勘探地形、采购日用品。抗战胜利后,新四军苏浙军区分批北移。临别时,粟裕司令将长征时贴身携带的大砍刀送给了他。”
“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是战士们一刀一刀拼出来的。”侯汉忠感慨。
仰峰村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 仰峰村供图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眼下,从仰峰村的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到温塘村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再到三洲山村后方医院疗养所旧址和岕口村被服厂旧址……煤山镇打造的“红色长廊”,把18处革命旧址串点成线,带旺了小镇人气。截至8月,全镇27家民宿、酒店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
热闹的人流中,另一段记忆也被唤醒——那是曾经的工业脉动。
煤山镇,以煤为名,因煤而兴。1958年,长广煤矿创建。一列列小火车曾拉着煤炭,在铁轨上轰鸣疾驰,见证了小镇的繁荣。随着2013年最后一个矿井封闭,煤炭开采历史虽已宣告结束,但近年来,颇具旧工业风的煤山老火车站,却意外成了镜头的“香饽饽”,《铁道游击队》《风再起时》《长津湖》等影视剧都在此取过景。
“我们意识到,煤矿和火车的记忆也可以活化,成为乡村发展的支点。”煤山镇新源村党总支委员吴美娟说,村里沿废弃铁轨布置小火车和站台,修建仿铁路建筑群,打造煤山工业文化展览馆,2019年,长约480米的工业文化风情街一经亮相,便吸睛无数。
街上的火车头咖啡吧,极具特色。绿皮车厢,木质吧台,上面摆着复古留声机,12张白色沙发覆着蕾丝布,暖黄色壁灯,营造着复古而时尚的氛围。负责人张建亚介绍:“下午和傍晚时分最热闹,年轻游客来打卡,本地人来相亲、谈生意,还有曾在煤矿工作过的人专程赶来怀旧。”
而张建亚的家,距离这里步行只需两分钟,“生活和事业兼得。”
仰峰村会师广场铜像 仰峰村供图
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目前,这条风情街已吸引周边住户开出13家特色商铺,每年创造收益超80万元。
记忆在文旅发展中延续,煤山镇工业经济的“接力棒”已交到了新能源产业手中。
昔日矿区变园区,浙能智慧能源科技产业园、浙能(长广)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天能绿色制造产业园等相继落地。到2024年底,镇里有工业企业近500家,其中,新能源及配套产业产值已占规上总产值的六成以上。仅有3000余人口的新川村,通过与天能集团开展村企共建,孕育出动力电池上下游配套企业30余家。目前,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15万元。
“我们的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新川村村民胡菊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