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粉丝专门赶来!清河坊遇上“烫”IP: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食粮

2025-08-18 15:08:03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戴佳轶

  “女儿特别喜欢《盗墓笔记》里的小哥,说是她本命。”8月17日上午,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东侧的“御见”文创空间内,周末的热浪,挡不住馆内更炽热的热情。来自苏州的一家三口专程打车前来参加集章活动,妈妈拿着女儿选的周边感慨,“我们小时候集糖纸,现在孩子追这些,真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食粮!”

  历史文化名街遇上“烫”IP

  在“御见”文创空间里,拍照队伍里的年轻人低声交流,家长们则举着手机,忙着记录孩子与coser合影的瞬间,“打卡成功”的欢呼此起彼伏。

  文创空间内热闹的场景。记者 戴佳轶 摄

  这股热闹劲儿,源于“御见”文创空间焕新试营业的首个主题活动——联动“盗墓笔记 817 稻米节”的系列集章活动。刚升级改造的300余平方米新空间一开门就被挤得满满当当。14岁的小曹趴在货架前比对徽章,头也不抬:“喜欢这个IP两年多了,不光来集章,还去看了吴邪故居。”一旁的父亲曹先生整理着集章手册:“我们昨晚从江苏赶来,今早九点就排队,孩子盼这活动好久了。”满载而归的不止他们,不少游客的购物袋里,塞满了心仪的IP周边和特色文创。

  作为清河坊首个官方文创集成空间,“御见”的升级藏着不少巧思。货郎车、屏风等老物件搭配着新中式灯光,500多款商品中七成是杭州本土品牌。东侧展柜上,“小热昏”润喉糖“清河坊”限定包装、“朱炳仁・铜”茶具透着老底子韵味;西区的“清河风物”系列更显雅致,薄纱挎包、宋纹真丝眼罩、盖碗香薰陈列有序,轻晃间似有茶香飘散。传统与新潮在此交融,格外和谐。

  "小热昏"润喉糖的限定包装。记者 戴佳轶 摄

  客流爆棚背后是文化的吸引力

  “我叫吴邪,家住在河坊街西泠印社旁的吴山居。”这句出自《盗墓笔记》的经典台词,让杭州与这个现象级超级文化IP结下了不解之缘。作者南派三叔在麒麟街老宅开启创作,主角吴邪的“吴山居”古董店设定在西泠印社旁,让杭州成为书迷心中的“痛城”。

  自2015年“十年之约”起,每年8月17日,全球“稻米”都会奔赴这场跨越次元的文化之约。

  今年这场约会,因精心打造的文创空间与“稻米节”集章活动而更显热闹。“活动从15日开始,基本上每天都有三四千人到馆内。”《盗墓笔记》集章活动负责人河马介绍,整个清河坊街区设了6个集章点,集满6个章次日9点半可兑换礼品,每天限30 份,“我们早上9点营业,8点半就有人来排队了。”
  游客的热情在往来人流中藏不住。孩子怀里紧紧抱着张起灵的周边不肯撒手,上海游客周女士顺手拎了个“五路财神”盲盒:“本来陪孩子来看集章,结果被这盲盒圈粉了。”有人集完章就留在馆里逛,“这些杭州本土的文创也挺好,顺手买了点。”

  为这场活动准备的300多种盗墓笔记周边,很多几乎一上架就秒空。据介绍,活动期间销量最高的单品当属《盗墓笔记》盲盒,三天已卖出400多个。昨天上午,一位韩国“稻米”专程赶来,在盗墓笔记盲盒货架前停下,一口气端了35发盲盒。

  小曹领取到的物料。记者 戴佳轶 摄

  “这两年大家对文创产品热情高、忠诚度强,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的寄托,这类活动恰好搭个桥。”河马望着往来人群感慨地说。文创空间收银工作人员小贺也忙得脚不沾地:“我们从早到晚一直很忙碌,几乎都来不及吃饭,大家太热情了。”试营业以来,这个集零售、体验、服务于一体的空间便迎来开门红,单日营业额突破万元,创下清河坊街区今年新高。

  这份热度不止在清河坊。为了让远道而来的“稻米”们尽兴,西泠印社、楼外楼菜馆、浙大玉泉校区等都设置了专属打卡点,形成遍布全城的文化踪迹。

  “不只是售卖东西,也想做个有温度的城市文化会客厅。”“御见”文创空间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空间内还将进一步融入清河坊专属品牌IP形象,邀请非遗匠人驻场、举办传统节庆体验活动,让更多人在游览体验中,感受老街与文化IP碰撞出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