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文成创“青”村,为啥能成

2025-08-18 15:08:06 来源:潮新闻 记者 尤建明 通讯员 朱宁 刘超荣

  从江南云鼎项目,到天顶湖低空起降点,再到天湖侨胞之家……连日来,来自世界37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名侨青,在文成山水之间感受家乡变化。这也是新成立的文成侨界青年联合会,首次举办的海外华侨华人新生代故乡行。在早前两天,当地也才刚刚举办第三届大学生发展大会,启动万名青年文成行,实施青年入乡发展培育计划。来文成,创“青”村,从计划逐步变为现实——在浙南乡村里,洋溢着别样的青春气息。

  文成连续三年举办大学生发展大会。图源:文成发布

  近年来,文成高频关注青年人才,先后吸引4000多名海内外青年就业创业;其中,侨胞累计投资超5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上万个,为家乡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山区县为何高频关注青年,怎样集聚青引力,来文成创“青”村,为啥能成?

  文成青引力怎样集聚

  8月的暑期,山区海岛县青春澎湃,从上旬到中旬,泰顺、文成、洞头先后举办了聚焦青年学子的大学生发展大会。300多名青年学子、17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全县四套班子领导和17个乡镇主要负责人汇聚,2025年度文成第三届大学生发展大会相较于以往,在规格和规模上依然特别“隆重”。

  文成青年代表举行青年下乡沙龙。图源:文成发布

  关爱青年、礼遇大学生,向他们发出诚挚邀约,这些是各地不约而同的温情牌。今年,文成把大学生发展大会办成了项目路演会、合伙招募会、就业招聘会……现场,发布40个项目清单,300个就业岗位,10项青年入乡举措和10项青年身边小事。省淡水养殖研究所、浙江之翼企业和铜铃山镇代表,分别路演推介当地炙手可热的水经济、低空经济和“21度铜铃山”文旅IP,与青年学子乡约文成,共创青村。

  眼下,走进文成17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签约结对的高校。青年潮玩、青春创业、社会实践……文成乡镇区域、产业和高校专业融合,并在食宿、生活、创业等方面提供保障,让17所高校院所10000多名青年新添山区创新地图。

  浙江天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文成县委宣传部供图

  文成黄坦镇和浙江大学结对,低空经济、装备制造、淡水渔业给浙大工学、农学等领域的青年学子提供了逐梦空间。周壤镇依托省级中医药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省“畲医畲药”非遗工坊等平台,吸引温州医科大学青年学子向乡村“药”发展。百丈漈镇则拿出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资源,对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吸引专业青年把工位搬到山水间。

  翻开青年入乡发展培育计划,除了华润怡宝、芳草地度假酒店、沃驰传动、浙江之翼、天湖旅游等企业伸出橄榄枝外,招募青春合伙人成了最抢眼的亮点。文成杭州紫金科创飞地项目,招募生命健康、先进制造业等青年人才。走进百丈漈eVTOL中心,这里多个低空经济企业项目,正持续招募应用场景开辟、无人机试飞运营管理、无人机整机研发制造等领域青年学子。偏远的铜铃山镇打着“21℃铜铃山”特色文旅品牌,邀请青年团队挖掘生态资源,到铜铃山森呼吸。

  一场大会引发的连锁反应,在文成各地正在发酵持续。

  侨乡青和力有啥特色

  当各地纷纷掀起青年下乡风潮,文成拿什么留住前来逐梦的年轻人?“又土又洋”,文成用这个词回答,恰如其分。

  浙南山城文成,在山围水绕中,有许多自带青春流量海归面孔:在国外学酒店管理专业的年轻人,回到文成埋头小山村经营民宿;放弃意大利绿卡的兄弟,扎进村里玩起石头;海外定居多年的老板,返乡当起“村官”带着乡亲增收致富……移步易景间,侨乡山区的青和力,天然带了点洋气。

  返乡青年创办的观瀑咖啡。文成县委宣传部供图

  从乡愁记忆到发展共鸣,文成侨界青年联合会应运而生。在日前举行的成立仪式上,文成同步推出为侨暖侨护侨十大行动,从回乡安居、教育医疗等多维度为侨青返乡铺路,在全球寻找更多新鲜血液投入乡村发展。

  打好侨牌,在文成早已深入人心。近年来,当地立足山水侨城发展目标,在侨贸易、侨总部、侨场景、侨服务、侨安居等领域持续发力,实现侨青“燕南飞”向“雁归巢”转变。目前,37家侨资企业回乡创富。海外20多个营销网点将文成鲜竹笋、杨梅酒等10多种农特产品,远销意大利、德国、法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额突破4000万美元。

  清晨,在百丈漈镇海拔近700米的山林里,一幢玻璃房伫立的院落格外显眼。“‘寒舍迴塘’,意味着我们从意大利回到长塘。”90后黄靖夫妇是这间民宿的主理人。7年前,他们从意大利回文成,将爷爷留下的老屋打造成网红民宿。

  村里人对于黄靖的这番“出去又回来”不太理解:“山沟沟里开民宿谁来住”“这么多钱投进去收得回来么”。黄靖坦言,起初为的是情怀,现在更多的是责任。原来,寒舍迴塘不止是民宿,还被运营成了田园综合体。“以我们民宿为载体,不少顾客成了村里农产品的买家。”黄靖说,“光是糯米山药,一年从我们这里就能卖出5000多斤,村里的农产品只要品质好,包卖。”就这样,侨青黄靖和村民愈发亲密。

  文成寒舍迴塘民宿。文成县委宣传部供图

  从疑问,到相融,再到共赢,文成乡村与海归侨青的双向奔赴,不断涌现出新的打开方式。90后黄巨栋结束柬埔寨工作,返乡担任峃口镇九山村党支部书记,从基层治理入手,改善村庄环境,推动九山村成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3A级旅游村庄。90后胡植柱放弃意大利工作,回国成立石雕文创工作室,吸引更多青年学子加入,当起文成传统文化海外传播官。还有不少侨青把生活习惯带到山区,在常住人口仅2.2万的玉壶镇,开出了30多家咖啡馆,在香气弥漫的绿水青山间,透着别样的欧陆风情,形成新的侨青集散地。

  山区青动力缘何澎湃

  山区乡村与青年学子的双向奔赴,绝不仅依靠交流大会、乡约活动等结缘载体,就能长久地“喜结连理”。恰如李白诗云: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眼下,文成便是要当“敬亭山”——绿水青山有颜值,低空经济有家底。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文成以水为媒,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走进白鹭洲水经济产业园,娃哈哈智能化饮料生产基地、华润怡宝、魔饮COCO蜜等多家企业入驻,这些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超30亿元,为青年学子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

  位于文成百丈漈镇的eVTOL中心已进入装修尾声。尤建明 摄

  一方水土的活力,不仅在脚下,还在于天上。连日来,在海拔600多米的文成百丈漈天顶湖附近,一个呈V型展翅状的建筑引人注目。“这里是文成打造的浙南最大低空综合体-浙江之翼eVTOL中心,目前正在装修收尾阶段。”文成低空经济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包建生最近都在盯进度。包建生指着建筑左侧介绍,这里是新引进的上海瀚动浩翔研学基地、浙江之翼通航企业的项目运营和办公场所,建筑的右侧则是准备布局飞行调度中心。

  探索低空经济,并不仅仅是航空器在天上飞。今年以来,文成加快推进文成通用机场、低空智造城、低空旅游等项目建设,布局43个垂直起降场(点),同步推进eVTOL起降场、通信导航监视、雷达气象站等地面设施建设。目前,低空智造产业园即将进场施工,百丈漈景区等5个起降点已完工,位于文成经济开发区的低空孵化园,已引进3家低空领域企业。

  文成布局43个eVTOL起降点,已建成天顶湖等5个起降点。尤建明 摄

  “从eVTOL中心到冷链物流基地,再到铜铃山交通枢纽等,未来文成将依托起降点,织密低空网络。”刚加入文成交通发展集团的浙大学子叶灵杰,在代表浙江之翼企业推介项目时,对青年学子来文成参与低空发展充满信心。

  走进位于低空孵化园的浙江云杉飞机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技术研发的90后青年车木印正在攻关起落架相关技术。“文成将投用并开放民用无人机测试,我们的飞机零部件以后可就近测试,应该能省下不少成本。”车木印说。

  来文成、创青村,这里没有太多企业格子间的内卷,却有不少青山绿水间的副本,等待年轻人来开发。

责任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