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葡萄不吐皮”是真的!浙江葡萄大量上市,将一直甜到10月

2025-07-17 11:22:47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林辰辰 姚群 通讯员 王语嫣

  盛夏七月,温度已直逼40℃。前有高温干旱来势汹汹,后有台风旺季“虎视眈眈”,这两天,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葡萄育种专家吴江,在心爱的葡萄棚里分外忙碌。

  “可不要让鸟飞进来啦!”

  “可能要下雨,大棚等下要及时关天窗!”

  浙江省葡萄种质资源圃里的葡萄 记者 姚群摄

  上午7点,当潮新闻记者来到位于嘉兴海宁杨渡村的浙江省葡萄种质资源圃,吴江早已投入工作。防晒帽、长袖薄衫,一桶4L的矿泉水跟着她在田间不断移动。擦了擦脸上的汗珠,她指向一串串饱满的果实笑着张罗:“你们看,我们最新育成的天工翠香蜜已经成熟得差不多了。”

  抬头望去,紫的绿的葡萄正如宝石般垂挂枝头。如今,在浙江的品种版图中,葡萄的甜蜜可以最早从每年4月中一直绵延至10月底。不管你偏爱酸或更喜甜,总有一串香气四溢的果实能俘虏舌尖。

  为了隔离农药粉尘,葡萄都套上了“薄纱” 记者 姚群摄

  吃葡萄不用吐葡萄皮

  浙江的“葡萄美人”足够酸甜

  “这串好看!”

  “这串肯定甜!”

  每一串葡萄之于吴江,都是一份凝聚心血的“年度答卷”。在她口中,天然无核的天工墨玉,浑圆饱满的,一颗颗排列整齐、果穗呈圆柱形的,是标志好看的“葡萄美人”。外面裹着一层白霜完整的,颜色一致,风味肯定不会差。

  天工墨玉葡萄 记者 姚群摄

  省农科院葡萄团队建立的省级葡萄种质资源圃是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核心示范基地。自2008年至2023年,这里已保存了超过350种葡萄品种。其中,“天工”系列是由吴江团队自主培育而成,目前已收录19个品种。

  深蓝色乌溜溜的天工墨玉,形似蓝莓,比日本品种夏黑要早熟10来天。咬一口,口感香脆甜,带皮吃酸甜,风味更佳。

  绿莹莹的天工翠香蜜则散发着诱人的水蜜桃香,没有籽不容易掉粒,汁水充盈,带皮吃,满口的甜滋滋。吴江同时摘下一串美国引进的火焰无核葡萄和一串寒香蜜给记者介绍:“它是妈妈,它是爸爸,一个香气无敌但易掉粒,一个果粒牢固但没香气上色难,两个杂交通过胚挽救育成的天工翠香蜜,就完美遗传了双亲的优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种葡萄都改变了“吃葡萄吐葡萄皮”的传统习惯,被专家们称作“口香糖”葡萄。吴江表示,它们皮薄无涩味,皮里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的白黎芦醇等营养物质。“小朋友们特别喜欢,直接一把一把抓着吃,可过瘾了。”

  还有具备浓郁玫瑰香气的天工丽人,到了深秋晚熟的天工冠玉,外表呈现热烈的橘红色,剖开果肉,会看见晶莹的“冰糖心”,这是实在“巧夺天工”的自然奇迹。

  吴江对葡萄进行养护、筛选 记者 姚群摄

  全省已有46万亩葡萄园

  十三年培育出“天工墨玉”

  上午9点,随身携带的4升装矿泉水已被吴江喝了一大半。整日面对着满棚甜蜜,但她最习惯的还是汗水的咸——穿着长袖是为了及时擦汗,频繁喝水是抗暑利器,嫁接新品种时汗珠经常滴进眼睛里“辣得睁不开眼”。

  因为葡萄果实的成熟特性,每年6-10月最炎热的季节,也是吴江最繁忙的工作时间。最近,花果管理和葡萄成熟时她都住在基地里,开花时担心坐不住果,成熟时怕太热把葡萄晒干了,也怕下大雨把葡萄淹坏了。这样“捧在手心”的养护已经在江南的烈日下重复了二十三年。

  “每个品种都是团队至少10年努力的心血,肯定要看护好。”吴江说道。

  火焰无核葡萄 记者 姚群摄

  2008年,国家葡萄产业体系筹备的号角吹响。当吴江奔波于各地遴选示范县和示范基地时,一株蓝黑色果实、形似蓝莓的“夏黑”芽变植株闯入视野。这个意外发现让她激动不已,要知道,在葡萄育种领域,发现优质芽变如同沙里淘金。

  天工墨玉从发现到2021年通过国家登记并推广全国25个省市,走了整整13年。吴江笑道:“我算幸运的,能十年磨出一剑。”

  更早之前,则是长江以南不宜种植葡萄的“先天劣势”。要知道,浙江年均降雨量2000mm以上,远超葡萄生长所需求(600mm)。到了台风旺季,经历几个台风过境,对于葡萄生长就是毁灭性打击,会导致裂果、软果等。

  “如今全省已有共46万亩葡萄园。”这背后就是说不尽的,与天博弈的生动故事。当天,记者见到了农科院独特的“三层防护系统”:一层防雨和保温、一层地布或地膜防草保湿、最上一层遮阳。“以前台风过境损失过半,现在能更大程度地降低损失。”吴江说。

  更关键的还有上市时间调控——早熟品种加全国主推技术“三膜覆盖”促早,使全省从原来的6月上市提早到了4月上市,继海南、云南后第三个省上市,晚熟品种延至10月,完美避开了8月全国葡萄上市高峰。

  天工翠香蜜

  “儿童友好”葡萄大量面市

  收好这份葡萄挑选指南

  “这是小朋友们喜欢吃的。”是现下吴江常放在嘴边的句子。

  团队正努力培育的“天工系列”葡萄,就蕴含着科学家的温柔。天然无核是关键,降低了卡喉风险,果皮薄脆可食再进一步保留营养。此外,团队建立了严格的农残控制体系——使用矿物源农药替代化学药剂,通过性诱剂物理灭虫,既确保产品的安全又保障品质。

  物理灭虫方法 记者 姚群摄

  为了浙江葡萄控产提质,吴江团队建立了“品种轮替机制”,让每个“黄金周期”都能卖好一种“明星葡萄”。“当种植户设置好早、中、晚熟葡萄的种植比例,一年卖好几个月,亩收益也能更高。”

  7月中下旬,葡萄市场将迎来琳琅满目的上市旺季,这位普通专家也传授了四招挑选秘籍。第一步可观果粉,如果果粉如初雪般均匀完整没有水雾滴,是套袋栽培的标志;第二步触梗,自然成熟的果梗相较人工处理的更柔韧,如橡皮筋,新鲜葡萄的果梗较久放的则更翠绿。

  此外,在商家允许的情况下,大家可以尝一尝葡萄整串最底部的那一颗。“葡萄串上部的果粒由于光照更充分,通常比下部的更甜。如果最下面的那颗口感令你满意,那么整串往往都不会错。”

  如果一次性购入太多葡萄,最好实现的办法就是放进有孔的保鲜袋中,置于冰箱冷藏。“一颗颗摘下来,叠放整齐冷冻成葡萄冰棒,也是值得推荐的夏日清爽吃法。”吴江说道。

责任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