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新市集半个多月吸引游客近50万人次,记者前往体验——当“宋潮人” 赶瓦子集

2025-07-17 11:22:51 来源:潮新闻 记者 金晨 共享联盟·临海 钱梦华

  市集,并不新鲜。但在位于临海的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的巾山广场,一个独特的瓦子集近日开张了。明黄色灯笼、飞檐翘角的商铺勾勒出宋韵古风,一个个摊主身着宋制汉服手摇团扇招揽生意,剧场里上演着江湖绝活“耍花盘”……

  夜幕下的瓦子集人潮涌动。

  何为瓦子集?这是宋代出现的集商业、演艺、游艺于一体的综合性市集,内设勾栏、酒肆、商铺等,如同瓦片般易聚易散。6月下旬,台州府城实景复刻宋朝瓦舍,开展体验活动。截至目前,瓦子集吸引游客近50万人次。

  台州府城与瓦子集有何渊源?小小市集如何体现宋朝韵味?瓦子集是宋代潮人聚集地,日前,我们换上汉服化身“宋潮人”,徜徉于瓦子集的繁华,探索其出圈奥秘。

  一步进入宋朝市集

  穿过“瓦子集游园会”的古风牌坊,竹木质地的方形灯笼连片高挂,齐刷刷地点亮,四周是身着华美汉服的游客、店家,我们宛若一步进入宋境,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宋代制灯技术高超,你看这官帽造型的灯笼就是那时的时尚单品。”身着汉服的向导谢津津迎了上来,她是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也是这宋韵市集的“幕后巧匠”。

  跟着她一边走一边逛,我们发现这里不起眼的一砖一瓦都饱含巧思。“门是竹帘造型,竹木材料复刻的商铺也沿袭了宋朝干栏式风格。”谢津津告诉我们,早在7年前,台州府城就开始张罗各种主题的市集。这一次,为了响应省里提出的市集焕新的号召,他们向府城的千年历史寻求灵感。

  “台州府城是南宋的海防屏障、东南锁钥。”谢津津翻出手机截图,晒出搜集的史料。据《嘉定赤城志》等记载,台州府城商贸繁华,西门街(紫阳街的前身)具备容纳瓦子集的条件。“我们尝试打造实景市集——瓦子集,比起常规的咖啡市集、樱花市集,难多了!没有案例可借鉴,无法照葫芦画瓢,只能求助历史书籍,又要结合现代消费需求,兼具宋韵和实用性,让‘千年台州府 江南大宋城’从口号变为可触摸可感受的实景。”

  筹备大半年的瓦子集,打开方式也不一般。中心的大宋钱庄人声鼎沸,我们刚准备上前凑个热闹,被谢津津一把拉住:“电子支付在这里可行不通,要有宋朝的纸币才能畅行。”于是,来到交子务,完成打卡小任务,掌管货币发行的“监官”一边将一沓交子递给我们,一边开启了他的科普小课堂。原来,交子务是世界首个官方纸币管理机构,可谓宋代的银行。

  手握交子,我们对宋朝市井客的身份多了几分实感。此时的大宋钱庄里已经围满了游客。身着襦裙的“骰娘”用力挥动着手腕,吆喝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辗转蹴鞠场,像极了宋朝的迪士尼,足踢或膝顶,我们竟无一命中;酒庄前,我们仰头饮尽手中的“佳酿”,随后用力将陶碗摔碎,感受一把宋人的洒脱;糯叽叽小吃摊前,我们大快朵颐,品味小吃的魅力……

  8处精心打造的历史场景,50个非玩家可以角色(NPC)各司其职,30个特色摊位琳琅满目……眼前这座占地上千平方米的瓦子集,就像是一座宋朝生活的缩小版。

  玩转宋人“快乐星球”

  夜渐深,瓦子集深处的两层小楼热闹非凡,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剧场。“这是宋朝的戏院,从傍晚5时开市到12时闭市,国潮电音、宋韵乐队、互动群舞等宋韵演出不间断。舞狮节目快入场了!”谢津津拉着我们挤到前排。

  随着潮流歌曲响起,一群小狮子踩着激昂的节拍,一路腾挪翻转跳上舞台。过去以“高、险、难”三绝著称的舞狮,眼下摇起狮尾甩头眨眼,舞出了流行范。“真是起猛了,宋韵市集还有这样的惊喜彩蛋,非遗算是换一种形式传承下来了!”游客无不举起手机跟踪拍摄。

  “00后”小狮子小黑向我们发出体验邀请。“单腿跳跃,连续向前,转向左侧……”经过小黑一分钟快手教学,我们戴上狮子头道具,跟着节奏摇摆,头戴重达10斤的道具,还要兼顾手法、身法、步法的协调,很快我们就节奏错乱、气喘吁吁,直呼跟不上:“小小舞狮博大精深,不仅需要精湛技艺,还要考验力量、速度、耐力,真是太不容易了。”同伴感慨道。

  解锁了瓦子集的新奇玩法,也满足了口腹之欲,我们的交子也花完了,于是绕道休息区落座。谁承想,“补给”竟送上门了。一位手持折扇的NPC“李太白”捋着长胡子走过来问:“客官可愿以诗换交子?”我们欣然接受。“请说出与台州府城相关的诗词。”“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妙哉!妙哉!”一叠交子便递了过来。原来,这是我们触发了暗藏的支线任务。

  “李太白”给我们分享了生财之道:可以登台高歌,或在瓦子集设置的5处打卡点完成拍摄分享,就可收获更多的交子。登上打卡点望月台俯瞰整个市集,热闹市集与千年巾山塔遥相辉映,就像是一幅立体的宋韵画卷。我们快速按下快门,记录这一美丽时刻。为了迎合游客“收获人生照片”这一新需求,台州府城连机位都预设好,贴心宠客。

  解锁摊主初体验

  面对越来越多的游客,“醺风舍”掌柜陆波却犯难了,小夫妻的米酒铺初开张,显得手忙脚乱。“我们来帮你!”我们自告奋勇,系上围裙,解锁摊主初体验。

  “米酒分活菌、灭菌,要根据客人的肠胃情况推荐。”陆波给我们加急科普,乌饭米酒是融合当地小吃乌饭麻糍的限定款,杨梅酒是时令水果酒,还有荔枝酒,眼前10多种酒都是他精心研发的产品。我们一个负责小瓶灌装,一个推荐试饮,夫妻俩负责售卖产品,酒铺有条不紊地运转开来。

  一晚上下来,不到两平方米的小铺,营收超过3000元。“宋代一棚一桌,全民皆商,如今台州府城一铺一位,也成了年轻人小成本创业的天堂。”陆波算了笔账,这里无需摊位租金,按营业额分成,收益稳稳的!

  “30个摊位吸引了400多个创业者报名,竞得一席并非易事。”陆波不仅在口味上融合当地小吃进行年轻态创新,还在酒瓶设计中融入诗词创作,让文化记忆也能打包带走。“看来,没点文化底蕴,到这里创业也没竞争力!”我们不禁感慨。

  谢津津告诉我们,为招募摊主,他们前期制定了“宋朝地摊手册”,既设置了五米开间的大气瓦舍,也有一桌一椅的流动小铺,打造“特种兵式”创业场景。瓦子集持续4个月时间,台州府城则以50余条街巷为基底,衍生出一个“方形市场”,弥补“来时瓦合,去时瓦解”的弊端,长期拥抱创业青年。

  摔碗酒互动现场,记者(左)化身掌柜给游客舀酒。 记者 叶剑锋 摄

  “走,带你们去‘方形市场’看看。”跟着谢津津,我们来到台州府城墙脚下的羽山集民宿,宛若宋韵美学馆,仿佛穿越回宋朝的大户人家;再到刚刚“回归”的大书场茶馆坐坐,点茶、斗茶等传统活动轮番上演……一路上,老印刷厂、百年当铺等百余处文化地标或以书店、商店等新面貌回归,每一处都承载着创业青年的奇思妙想。

  走进紫阳茶楼,我们闯入一场创业青年诸葛会,全国各地的青年带着新项目前来路演,由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发展中心等多部门组成的评审团队一一打分,这一传统已延续近10年。对于新项目招引,临海市社发集团副总经理陈健有着自己的一套“算法”:“文旅融合拼到最后拼的是软实力,资源可以复制,设施可以建设,但软实力却难以模仿。如今我们秉持‘去流量化、重文化内核’的长期发展理念,鼓励青年创业者深挖‘在地文化’,让它们活起来。”

  夜已深,时针指向了零点,瓦子集渐近尾声,这个宋代夜经济的载体,不仅搭建起穿越古今的时空隧道,也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片由台州府城提供)


责任编辑: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