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7日讯(通讯员 程建国)在衢州市龙游县横山镇横山村,有一位普通的村民,用27年的坚守和付出,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她就是刘素玲,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道、责任与无私的爱。
突发意外,毅然担起照顾重任
1998年,刘素玲的大伯张志明因脚部意外受伤,因家境贫困未能及时治疗,最终导致中风瘫痪,生活无法自理。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刘素玲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承担起了照顾大伯的重任。她常说:“大伯就是我的亲人,我会好好照料他。”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背后却是27年如一日的坚持与付出。
贴心照料,细节之处见真情
2005年,大伯因病双目失明,刘素玲的担子更重了。她不仅要照顾大伯的饮食起居,还要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有一次,她从地里干完农活回家,发现大伯正慌张地将弄脏的床单往床底下塞。她没有丝毫嫌弃,默默地将床单清洗干净,并安慰大伯不要担心。这样的场景,在刘素玲的生活中早已成为常态。
为了照顾大伯,刘素玲的生活形成了特殊的节奏: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到地里干农活,再回家为大伯准备早餐、洗漱、喂饭。晚上,只要听到大伯房间传来声响,她就会立刻起身查看。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她的生活几乎全部围绕着大伯的起居展开。
无悔付出,邻里乡亲深受感动
多年来,村里不少邻居劝刘素玲将大伯送到养老院,但她始终放心不下。她说:“我把他接到家里,就是一家人,我会尽力照顾他,让他安享晚年。”直到2023年下半年,大伯因全身溃烂严重,医生建议必须接受专业护理,刘素玲才将他送到横山镇养老院。即便如此,她依然定期前往养老院看望大伯,关心他的生活状况。
刘素玲的故事在村里乃至镇里广为流传,感动了无数人。她的坚持和付出,不仅是对亲情的守护,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诠释。她的行为展现了孝道的真正内涵——不在于物质条件的优越,而在于发自内心的敬重、无私的关怀和长期的坚持。
刘素玲用27年的时光,诠释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她的故事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也是对孝亲敬老传统美德的最好传承。她的坚持与付出,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超越血缘的亲情,一种无私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