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哐哐……”10月30日下午,龙泉市城东小学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教学基地传来阵阵哐哐的打铁声。走进一看,一群小学生抡起7斤重的铁锤,在龙泉宝剑非遗老师江龙的指导下,神情专注地向着烧红的铁块砸去。
龙泉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除了独一无二的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还有菇民防身术、安仁板龙等地方特色非遗项目。为了在青少年群体中播撒“非遗火种”,龙泉市以“非遗进校园”为抓手,将地方非遗文化融入国民教育,每个学校每周开设一节非遗课程,引导学生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孩子们会喜欢吗?学校开这门课,找到我的时候,我是持着怀疑的态度。”江龙告诉记者,打宝剑是门力气活,工序繁多复杂,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吃这个苦。但让江龙欣慰的是,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后,班上的不少同学已然爱上了龙泉宝剑这门非遗课,甚至有些同学周末还会跑到他的宝剑厂参观学习。
在循序渐进的接触、学习、体验中,培养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兴趣和自信,是开展非遗教育的核心任务。学生对非遗课程的受欢迎度,有力证明了课程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我们都非常喜欢上非遗课,一上课就飞奔过来了,每一个星期最期待的就是这个时刻。”在龙泉市实验小学,龙泉青瓷非遗课程同样深受学生欢迎,每周三都有非遗传承人团队入驻校园开展常态化教学。
在教室里,非遗老师叶芳正耐心地指导学生捏塑技巧,她还时不时地插入龙泉青瓷文化知识讲解,让学生玩中听、听中学。手巧的同学,已经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出可爱的动物造型,在“玩泥巴”中感悟到非遗的魅力。
在安仁中学操场上,记者看到学生们在菇民防身术非遗老师周有平的带领下认真进行拳术操练,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菇民防身术作为安仁一项独特的非遗项目,进入安仁中学已有多个年头,从马步冲拳、七步拳、罗汉拳等拳术训练,到凳花、棍法等器械练习,学生们都有涉猎。
“这个课程起初是艰苦的,但是在过程中可以强身健体、放松身心,还能让我们有成就感,上个星期我还在全省体育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安仁中学学生胡新民骄傲地说,就在不久前举行的浙江省龙泉论剑武术大赛上,安仁中学武术队斩获5金、4银、2铜。
“推动非遗进校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担当。”龙泉市委宣传部文创办负责人介绍,“非遗进校园”是今年龙泉市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暨文化赋能直通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在文化供给、均衡发展等方面发力,使文化触角延伸至基层,有效解决未成年人特色文化教育不明显问题,激发学校内生动力。
据介绍,为了做好“非遗进校园”工作,龙泉配备了阵容强大的师资队伍,其中不乏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通过他们的现场教学,确保了教学质量。今年以来,龙泉市已组建8支非遗传承人团队入驻学校,参与人数达上万人次,非遗文化在龙泉校园生根发芽、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