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22日讯(通讯员 沈恒阳)近日,在建德市更楼街道,一场别开生面的山水画展在“竹圆书屋”举行。这里是画家沙怀远老师的家,也是他的创作基地,数以千计的优秀画作都是在这一方小天地内完成。
“‘竹圆书屋’传自我爷爷,他那块竹匾在动荡年代被毁,如今我将它作为我的画室名,希望我的努力不负爷爷前清秀才的才名。”今年82岁的沙怀远是地地道道的更楼人,出自书香门第的他打小痴迷绘画,每到一处就画下当地的风景,将它们都定格在某个瞬间。几十年间,他画遍了全国各地目之所及的山水、变化、幸福生活,翻看他的画作,不拘绳墨,尺幅千里,仿佛看到一部新中国的变迁史。
“因历史原因我的求学之路受阻,未能进入梦想中的学府深造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年轻的沙怀远选择做了一名油漆匠人,高自由度的工作令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学习、创作,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这一件事,更是令他的画技炉火纯青。从物质富裕到精神富有,1992年,沙怀远加入了杭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参加杭州七县市各大书画展,并在寿昌工人文化宫、更楼街道办事处及新安江广场举办个人画展。2012年,他还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文艺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生活再苦,只要还能画画,我的精神就是富足的。”沙怀远对画画太过痴迷,常常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1978年,因在12天内完成了一幅6米宽2米高的巨幅画作伤了身体,引发脑积水和小中风,沙怀远这才醒悟,没有好的身体就再也不能提起心爱的画笔。他开始有计划的锻炼身体,缩减画画时间,看一些绘画类的藏书,并做笔记,休息时也不忘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巧。他的坚持,持续擦亮着精神富有的成色。
“在家里开画展,不仅是为了让艺术更贴近生活,也是为了传承,竹圆书屋的精神传承,和山水画的技艺传承。”听说更楼街道成立了街道文联,围绕共同富裕、文化先行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文艺创作活动后,他也经常下到各村为村民们上课,教他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这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精神文化共富共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峰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精神富有成为了检验共同富裕程度、衡量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尺。沙怀远表示,今后也将紧跟更楼街道的脚步,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同时,创作出更多反映建德精神的优秀作品,为探索出具有更楼特色的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之路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