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无废城市”的试点名单终于出炉。
生态环境部透露,已确定11个城市作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此外,河北雄安新区等地作为特例参照“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一并推动。
这11个城市分别是广东深圳、内蒙古包头、安徽铜陵、山东威海、重庆主城区、浙江绍兴、海南三亚、河南许昌、江苏徐州、辽宁盘锦、青海西宁。
据相关人士介绍,全国23个省市区推荐了59个候选城市,最终选中11个,入选率约18.6%。
“无废城市”究竟什么样?将何时到来?为何这11个城市被选中?
侯雨彤 制图
垃圾围城之困
首先厘清一个概念——“无废城市”是不是没有废物的城市?
当然不是。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蒋建国表示,“无废城市”并不是指没有废物的城市,也并非杜绝垃圾的产生,而是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有效利用固废、降低固废产生、解决历史堆存固废,保证良性循环。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最终要实现城市固废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远景目标。
国家建设“无废城市”有其紧迫性,在“无废城市”建设方案的背后,有存在多年的现实矛盾。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增固废100亿吨左右,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700亿吨。”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表示,中国固废产生强度高但利用不充分,部分城市“垃圾围城”的问题十分突出。
不仅利用不充分,对固废的处理也是一项“老大难”。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的固废处理领域仍处于一种无序、无组织的混乱状态,缺乏整体规划和管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率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实际上,固废处理市场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垃圾山”里也藏着金山银山。
据估计,到2030年,中国固废分类资源化利用的产值规模将达到7-8万亿元,带动4000-5000万个就业岗位,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增长新动能。
业内专家也十分看好这本数万亿元的“生意经”。在曾刚看来,“无废城市”建设在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也推动固废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门类。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加快,未来具有可观的市场机遇和空间。
蒋建国亦认为,“无废城市”建设将再次拓展固废处理的市场空间,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无废城市”何时到来?根据国家部署,预计未来两年时间内,将在全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2021年把试点城市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举措制度化。
为什么是他们?
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名单,这11个试点城市横跨中国南北东西,既包括生态环境佳的深圳,也有曾经污染十分严重的钢城包头。
为何选中的是这11个城市?
根据《“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无废城市”的建设试点应是有条件、有基础、且规模适当的城市。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进一步解释,在筛选试点城市时,首先要考虑国家战略布局,在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规划区域,选择具有代表性、带动作用比较强的城市。
其次,要综合考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产业特点,以及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等因素,优先选取开展过或正在开展各类固废回收利用试点,并且取得积极成效的城市。
第三,就是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中选取基础较好的城市。
被选中的这11个试点城市需要满足上述条件。那么,被选中之后,该如何建设“无废城市”?
根据《方案》,“无废城市”的建设重点在于推进固废源头处理的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填埋量。因此,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发展是建设的重要内容。
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副主任臧文超介绍,在试点阶段,“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更加强调补短板。具体举措上,主要围绕理顺城市层面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循环利用的体制和长效机制下功夫,包括建立部门责任清单,集成国家单项试点可推广应用的制度,探索建立固体废物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等。
与此同时,业内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曾刚表示,在“无废城市”的先期探索中,要加快解决关键环节中的阻碍要素,比如多头管理的混乱体系,中介、黄牛等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因素。
“不同政府部门主管不同类型的废物,相互之间有交叉,造成了部门之间配合失调。同时,不同类型的固废之间差异较大,如何将其放在一个盘子里来管理,是一大难题。”蒋建国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固废处理方面,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已经提供了成功的范本。从国际经验看,正规化、规模化的处理企业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但与之相对的,是当前中国处理市场主体依然小而散,与目标尚存在一定差距。
如专家所言,“环保路上,中国要学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