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春笋拱泥出 宁波春笋产业踏出乡村振兴路

2019-04-24 09:32:23  来源:中国宁波网 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徐华良 卓建青


晒笋干。(余建文摄)

烤笋。

剥笋。

  “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

  芳菲四月,一株株春笋在雨水和阳光的滋养下,破土而出。千年前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食笋诗》里山民斫笋卖笋场景,又一次生动地展现在眼前。

  宁波有上百万亩的竹山林,主要分布在奉化、宁海、余姚等几个产区,鲜笋的加工、生产是竹乡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直接关系山乡群众的生计。今年,春笋市场好不好?笋产品如何拓展销路,提升附加值?上周,笔者走进奉化的春笋主产区,探寻竹乡怎样念好“笋业经”,踏出乡村振兴路。

  雷笋之乡

  大灶烤笋美味飘香

  清清剡溪,依山流下。走进溪口的康岭村,咸香的烤笋味扑面而来。从康岭村往岩头方向,不时可以看到村民在家门口支起炉灶烤羊尾笋、煮油焖笋,一家人围坐剥壳、清洗笋肉,很是热闹。

  康岭村村民陈宝华今年67岁,家里有2亩多竹山。最近半个月,他和儿子天天早上4点多起床,上山挖笋。“每天挖鲜雷笋100多公斤,挑下山清理后烤笋,一直要忙到下午。”老陈说,鲜笋加工每年只有一个月,到月底笋老了就不做了。

  老陈是奉化典型的笋加工散户,每天做出的油焖笋、羊尾笋干不过几十公斤,装进一个个玻璃瓶密封,销售交给开药店的儿子,主要靠微商渠道。老陈说,他还开发了霉干菜烤笋、甜辣烤笋等新口味,客户反映不错,450克瓶装售价25元,吸引不少微商、电商来订货。

  每年的春笋季,是竹乡最忙碌也是最有味道的时节。煮笋的大灶,大的直径逾一米,一锅能盛上百公斤笋。大灶是烧柴火的,锅里“咕咕”作响,烟气从斜伸出的烟道飘出。村民老周抄起大铲,伸进锅底翻炒,让每株雷笋均匀“吃”进味道。“烤羊尾笋,每100公斤加25公斤盐,得花五六个小时,烤得干干的才行。”一边,老板娘罗大姐忙着称重,把一包包刚烤好的羊尾笋装袋封口,批发价每公斤20元,“今年行情不错,这几大箱都是客户预订好的,要赶紧发货。”

  4月17日,奉化力邦果蔬专业合作社将4000公斤真空包装羊尾笋,通过栎社机场空运到香港。合作社负责人袁海东说,他们精选溪口、棠云等地的优质无公害大地雷笋,每株在200克以上,从雷笋收购到加工的每道工序严格把关。羊尾笋上午运到栎社机场,当晚就能抵达香港,让当地市民品尝到地道的奉化羊尾笋,为奉化农特产品开辟新的销售渠道。

  规模经营

  土灶笋走向品牌之路

  溪口镇拥有雷竹种植面积4万余亩,雷竹专业村20多个,从业农户1.3万余户,去年底被评为“中国雷笋之乡”。

  多年来,溪口农户的雷笋加工延续小户作坊方式,自产自销,“产量很大,但形不成品牌效应,就赚个劳力钱。”奉化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说。

  这种局面从去年开始被打破。当地的银龙竹笋专业合作社投资开发了首条油焖笋标准化生产流水线,实施规模化、品牌化生产。

  4月19日,笔者走进合作社位于小溪岙口村的生产基地,10多名工人正在麻利地剥笋壳。剥壳、清洗、斩块、装瓶等环节必须人工完成,合作社引进了专业设备,进行煮制、高温杀菌,一条龙生产。合作社负责人虞如坤说,要是天气不好,配有大功率烘箱,一天可烘出数千公斤羊尾笋。

  “今年市场行情有所转暖,收购价也上来了。”老虞告诉笔者,这两天,鲜笋大量上市,合作社以每公斤2元价格,每天要收1万公斤,收购量比去年翻了一倍,价格也高了至少一成,实实在在提高了笋农收益,“场里雇了近30名工人剥笋,熟练的,一天工钱近200元。”

  与别处加工点最大的不同是,老虞生产的油焖笋不仅有注册商标,而且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可以光明正大地进入大型超市、商场销售。“按照煮制时间的长短,生产的油焖笋分一级品、特级品,350克瓶装的,批发价分别为10元和15元。”老虞说,因为加工质量好,售价虽比普通农户高点,依旧有大批客户光顾。去年,银龙合作社生产的“山丁丁”牌油焖笋,在上海举行的农博会上荣获油焖笋类唯一金奖,声名鹊起。今年,合作社加工的20万瓶油焖笋已全部订完,场里生产的笋干甚至远销到了重庆。

  虞如坤是宁波市的笋产业“土专家”,研究雷笋改良20多年。他告诉笔者,前几年市场行情低迷,不少笋加工厂关门,鲜笋没人收,农民懒得打理,竹山荒废令人可惜,还会形成“绿色荒漠”,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毛竹山倒塌现象。

  俗话说,靠山吃山,溪口雷笋涉及上万农民,必须做好产业这篇文章。“建设笋加工流水线投资大,有风险,但即使不赚钱,我也要搞。有人收笋,农民才会打理竹山。”老虞说,目前溪口有机雷笋面积9000余亩,占比不到20%,还有广阔的推广前景。这两年,银龙合作社尝试用蘑菇生产的下脚料混合麸皮等做成的配料,来替代传统鸭粪、砻糠覆盖,不仅环保,而且成本每亩降低数千元,还能让鲜笋提前上市,效益非常明显。

  外贸转暖

  水煮笋迎来复苏的春天

  翠绿竹林,山民挑着一株株肥大的毛笋下山。4月中旬,毛笋大量上市,连“黄泥拱”都降到每公斤5元,水煮笋的加工旺季也到了。

  水煮笋是我市传统的出口农产品。奉化区水煮笋协会会长、宁波水煮笋协会常务理事胡建平说,今年外销形势看好,价格提高,曾遭遇“滑铁卢”的水煮笋行业,又迎来了生机。

  前几年,由于日本市场订单萎缩,价格走低,水煮笋出口举步维艰,加上环保力度的加大,我市不少水煮笋加工企业关门歇业,奉化的水煮笋企业从鼎盛时期的30家锐减至5家。

  胡建平说,去年,经过加工企业的共同努力,日本市场水煮笋价格反弹上升,每罐涨到110元,是这几年来价格顶峰。去年,奉化生产的60万罐水煮笋已基本脱销。本月中旬,春笋收购开秤价每公斤3.4元,较去年同期明显提高。

  宁波诚吉食品有限公司是奉化区水煮笋标杆企业,最近每天春笋收购量在15万公斤以上。公司负责人说,今年计划生产15万罐,比去年增加约3万罐,“为保证笋农利益,公司尽最大努力,敞开门收购”。宁波市松欣食品有限公司半个月来共收购春笋150万公斤,平均收购价每公斤1.6元,较去年同期上涨一成。全区5家水煮笋加工企业每天收购70万公斤以上,基本解决了春笋销售难题。

  相关部门人士说,尽管这两年水煮笋出口有所复苏,但外贸市场行情波动大,还是要谨慎。而且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竹笋下山难等,企业的压力还是蛮大的。整个行业出口仍以大桶装的粗加工原料笋罐头为主,精加工能力和品质亟待提升,仍需要开发更多新产品,延长产业链,让竹山、笋制品真正成为山区群众的“绿色银行”。

编辑:徐光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