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年初开始,浙江在线新闻热线0571-85311890就陆续接到杭州市江干区丁兰街道部分居民反映“停车难”问题(17万人居住区无地面公共泊位 杭州丁兰街道停车为何这么难)。据报道,丁兰街道17万常住人口,核心商业区超过100家沿街商铺,道路两侧却没有一个地面公共停车位。
应该说,丁兰街道不设地面公共停车位,已经实实在在给周边的居民和商户带来了困扰。有当地居民就因将车停在路边买了两个包子就收到了“违停信息”,也有人反映,自己只停车吃了碗面条,就收到了违停信息。而一些沿街商铺的店主也表示“没有地面公共停车泊位,生意越发惨淡”。而从丁兰街道日均查处违停700-800辆车这一数据来看,这一矛盾已经给相当突出。
这其实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老问题了。2015年、2016年,当地交警部门因接到相当一批居民投诉丁桥路面违停严重,就花了大力气整治违停,还取缔了2014年前由政府、街道划定的地面停车位。此后,这一矛盾便延续至今,不断有当地居民和商户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实地调研,在丁兰街道部分道路上设置小数量、小规模的公共停车位。”
虽然造成这一矛盾有其历史规划不合理的原因,也有当下城市治堵的现实要求,但民众的停车需求同样应该得到重视。在此过程中,交警部门和丁兰街道对此也有过一些尝试,比如多次协调动员部分小区开放内部停车场,允许外来车辆进入临时停车;与一些综合体沟通,拿出了一定车位作为公共停车使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远水解不了近渴”,何况外来车辆停到同样车位紧张的小区里的做法也难以落实。
城市治堵、处罚违停乱停的做法当然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要解决好民众停车难的问题,不能方便了管理,却困扰了民众。管理管理,不仅有管,也要有理,这个“理”既是理解民众的“理”,也是理顺矛盾的“理”;如果只有管,而没有理,矛盾就会一直存在,而且还会越积越深。丁兰街道停车难问题从2016年至今, 依然有诸多居民在通过各种渠道投诉、反映,就是例证。事实上,有效的管理就应该是更具人性化的管理,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而不是简单粗暴的“以罚代管”,更不能置之不理。
或许,在交警部门看来,没有地面车位只是多走几步路的小事。但现实中,往往越是小事,就越能考验管理者的智慧和水平。在解决停车难方面,杭州市有诸多有益的探索。而具体到丁兰街道的问题,一些好的经验仍然是值得借鉴的,比如,一些街道采取限时停车,只要在规定时间内的临时停靠,都不算违法违章,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方便到民众;又比如,一些街道采取错峰停车的方式,早晚高峰一律不能停车,而其他时间段则允许停车,这也不失为一种灵活的解决办法。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还在于有没有用心。当下,我省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三服务”,其中一个服务就是要服务群众,要求深入了解群众,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停车难看起来是“小事”,却关乎到民众的获得感。因此,只有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解决好这一“小事”,才能形成改革发展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