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区地处绍兴市东部,浙江省杭州和宁波两大都市区中间,北濒杭州湾,区域面积140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8万,下辖21个街道、乡镇。
上虞是古老的县、年轻的区,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境内山清水秀,位列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第29位;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位列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40位;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浙江省平安县市区创建十连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海,每到周末,长途汽车站总是排起长队,一群知识分子模样的人们相视会心一笑,分赴上海郊区或长三角包括杭州湾南岸浙江上虞的乡镇。
他们大多来自上海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或国有企业的技术人员,平日正常上班,到了周日为乡镇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人们管这群技术人员叫“星期日工程师”。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工程师任世瑶也是当年“星期日工程师”中的一员,出生在绍兴上虞的他为家乡的风机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4年冬,在冷却塔风机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任世瑶回老家,巧遇大队会计徐灿根挖空心思寻找生产项目,此时任世瑶也在为科研经费缺乏发愁,于是两人一拍即合,不久,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冷却塔专用风机在上虞一间简陋的庙屋中诞生。此后,任世瑶平常在大学教书搞科研,周日就往老家跑,指导技术攻破难题,成了“专职”的“星期日工程师”,带动了上海和上虞之间最早的产学研合作与联动。1999年,任世瑶一手促成的上风高科成了上虞第一家上市公司,是国内风机行业上市的第一家,并且它的发展直接孵化催生了上虞整个风机产业,为风机企业乃至上虞企业提供了颇具先锋意义的创新路径和发展目标。
如今的年轻人或许已很难想象那个充满新奇的年代,科技人才的异地兼职乃至创业,早就从暗暗流动到光明正大,“星期日工程师”成了颇有年代感的标签。按照“一个支柱产业对接一所知名大学”的思路,上虞和上海产学研合作越来越密切,如上虞区与复旦大学合作共建了复旦大学绿色照明上虞研究院,上虞人民医院与上海瑞金医院开展了3轮6年的医疗协作等,成绩斐然,为建设“创新之区、品质之城”蓄力赋能。
如果说上海“星期日工程师”是引领上虞乡镇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科技精英,那么数十年来上虞在沪的十万建筑大军则是见证大都市上海欣欣向荣的建设者,在建设上海付出艰辛、展示智慧的同时,也为上虞荣获全国闻名建筑之乡、浙江省首批建筑强县(市、区)称号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上虞有建筑特级企业7家、一级36家、二级108家,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长三角为龙头,进而辐射全国的市场格局。去年,全区建筑总产值1722亿元。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舜杰、亚厦、宝华、舜江、中鑫、舜元等建筑企业始终不忘建设上虞、反哺家乡,累计投资家乡资金超70亿元,捐助公益资金超2亿元。尤其是在上海的上虞建筑人士,发挥着上海和上虞紧密交往的纽带,积极宣传推介自己的家乡。如今参与上虞四季仙果之旅、观赏覆卮山景区和体验虞乡农家乐等,日益成为上海人周边休闲娱乐的热门选择。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今天,上虞正加速深化与上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聚焦提升建设管理水平,研究曹娥江如何对接黄浦江,全力融入、全面接轨,促进上虞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上虞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上虞区委书记陶关锋强调,目前,上虞不仅要做好融杭和联甬文章,更要做好接沪的文章。上虞要立足自身的独特优势,敢于拿出向国际化大城市对接的气魄,把上虞建设成为绍兴市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桥头堡的定位立起来、口号喊出来、品牌树起来。要全方位对接。坚持一二三产联动,交通、旅游、会展、金融、创新、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协同,全方位对接大上海。
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
“上虞”之名,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由“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虞乐”而得名。正是在上虞,舜受尧禅让,接受了“允执厥中”四个字,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被奉为“道德始祖”“文明之元”。上虞也因此文明早披,人伦卓异,鸿儒巨匠,史不绝书。
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上虞是浙江建县最早县之一,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虞舜故乡、英台故里(“梁祝”传说主人公祝英台的故乡),是全球青瓷发源地之一、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一站。曾出现“舜会百官”、“东山雅聚”、“白马春晖”等三次名人大聚会。孕育形成了孝德、青瓷、春晖、乡贤等一批具有丰富内涵的地域特色文化,共有上虞籍两院院士16人。金庸先生曾题写《上虞赋》:上虞名郡,溯自大舜。后妃淑德,娥皇女英。汉有大儒,王充论衡。晋则谢安,东山大隐。曹娥至孝,英台情深。史推实斋,文称丏尊。迄至今世,马竺谢晋。文物大邦,千古扬名。
上虞作为中国孝德文化之乡影响久远。中国传统二十四孝男孝之首大舜、女孝之首曹娥都在上虞,经过长期的历史浸润和文化熏陶,孝德文化早已成为上虞地域特色文化的最重要标识。曹娥江是上虞母亲河,亦因东汉孝女曹娥“投江寻父”的典故而得名。修建于151年的曹娥庙素有“江南第一庙”的之称,其文化积淀厚重,艺术品位高雅,尤以庙内雕刻、壁画、楹联和书法“四绝”而饮誉海内外。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曹娥庙会,以曹娥的孝德精神为内核,绵延1860多年而长盛不衰。自2017年起,上虞开始举办孝文化节,将孝德融入城市文化与精神内核中,通过庄重而简朴的形式,让孝德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为一种文化自觉,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上虞是全球青瓷发源地之一,上虞越窑青瓷有“母亲瓷”之美誉,越窑青瓷是上虞的重要城市名片。
4月2日,在上浦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现场,上虞区越窑青瓷发展研究中心王晓红主任告诉记者,早在2000多年前,上虞就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成熟瓷器,先后绵延1000多年,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窑系。目前上虞共发现商至宋历代古窑址近400处。2006年在上虞上浦镇大善小坞村,考古发现了凤凰山窑址群,凤凰山窑址群烧造技术领先,制作手法创新,生产规模庞大,代表了三国西晋时期越窑烧瓷技术最高水平,是早期越窑鼎盛期的典型窑场。2013年又在当地发掘了三条保存较为完整的典型龙窑,称为禁山窑址。禁山早期越窑遗址入围了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越窑青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虞以此为契机,精心谋划瓷源文化小镇建设,着力加强青瓷文化产业、人才培育,进一步催生越窑青瓷文化产业发展新生机、新活力。
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之城
若说文化代表的是一座城市的内在的气质与个性,那么产业则是城市外在实力的展现。
近年来,上虞按照建设“创新之区、品质之城”总体定位,致力打造绍兴市接轨大上海桥头堡、长三角后花园、杭州湾高端智造基地,积极争当区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续写“八八战略”的上虞篇章,为绍兴城市综合经济实力重返全国“30强”作出更大的上虞贡献。
数据显示,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52亿元,增长7.4%;财政总收入141.25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65亿元,分别增长15.9%和17.9%,位列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40位和科技创新百强区第19位。在这些亮丽的数据中,国家级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省级上虞经济开发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两区”经济总量达到1250亿元,规上产值1030亿元,工业税收54亿元,分别占全区总量的60%、70%、80%。
1月17日,对于上虞的发展而言意义重大。这天,国家级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省级上虞经济开发区正式整合。在全国219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100位。规划面积达175平方公里,是绍兴市第一大平台。上虞区委常委、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省上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金山中表示,在新形势下,整合提升后的经开区将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牢牢把握平台、产业双转型总抓手,以“尖刀班、排头兵”的姿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高质量发展机遇、区域整合发展机遇。把握迅速形成“头部”效应、迅速掀起建设热潮、迅速扩大大平台影响力等新要求。
在近3个月时间内,原杭州湾经开区新材料、现代医药和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2+2”主导产业,以及原上虞开发区机电装备、轻工纺织、绿色照明、汽车配件四大主导产业正迅速得到整合优化。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省上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蒋金祥向记者介绍,经开区目前正加速打造万亩千亿大平台,坚持盯大引强、头部引领,力争引进产业项目30个,计划合同引资超30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确保10个争取15个,50亿元以上项目争取2个,并在引进百亿元以上项目和世界500强企业上取得新突破。现在已有国邦制药、龙盛中央研究院、卧龙中央研究院等项目签约。
“一期改造已经投产,二期扩能改造马上也要启动。”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浙江中金格派锂电池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有新向记者坦言,2017年公司由上海一家矿产贸易公司转型延伸而来,除看中这里便捷的交通、相对低廉生产成本外,更选中的是上虞优良的营商环境和相对完善的产业配套,尤其是上下游产业链的集聚则成了企业愿意长留发展的有力保障。张有新表示,尤其是今年以来,上虞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三服务”和“最多跑一次”等政策切实地解决了我们企业的很多问题。”目前,中金格派已与上虞区政府签订了产业二期扩建的相关协议。
实体经济一直是上虞经济发展的支柱与主体。但近年来,上虞的数字经济从无到有,同样发展迅速。上虞e游小镇自2016年1月列入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聚焦以数字游戏、数字影视、数字动漫、信息安全、软件开发等数字经济产业。e游小镇管委会主任张铭军介绍,截至目前,小镇已引进数字经济企业近500家,其中包括盛趣游戏(前身为上海盛大游戏)、中手游等一批“头部”企业,南湾科技、宇石网络等业内拔尖的优质“腰部”企业,以及大批极具潜力的创新创业团队。3年多来,累计实现有效投资超过50亿元,2018年实现税收3.9亿元,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数字游戏产业链和充满活力的数字创意生态圈,在2017年浙江省特色小镇年度考核中位列优秀,在百余个特色小镇中排名第13位。
当下的上虞,正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出台《关于实施上虞区融杭联甬接沪行动计划的意见》,及时谋划深化与上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上虞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壮雄表示,上虞将以“新赋能、新品质”为要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主动借势借力,全面开放融合,打造成为绍兴市接沪桥头堡、杭州湾南翼高端智造基地、长三角后花园。通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现代城市体系、重塑城市文化体系、优化自然生态体系,建设与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定位相匹配、与上海大都市功能相协调的产城平台。
山清水秀的休闲之城
说起上虞,很多上海人并不陌生,上虞曾先后评为“中国最佳休闲小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最美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城市”等。曹娥江“一江两岸”、覆卮山景区、中华孝德园、二都杨梅生态园、野藤葡萄园等都曾是上海市民周边休闲娱乐的热门目的地。近年来,在长三角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上虞正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同样在1月17日这天,上虞区委区政府对省级旅游度假区体制机制作出重大调整,度假区将从区域封闭式开发向牵头构建以曹娥江为轴线、辐射虞南800平方公里大花园的开放性“扇形”发展新格局转变。围绕“诗画曹娥江”核心品牌,上虞正在把美丽乡村建成旅游景区,以曹娥江旅游为主体,打造全域旅游的上虞特色品牌。未来,从主城区沿江南行,800多平方公里的曹娥江全域旅游平台,将形成若干个融合诗意山居与地域文化的特色旅游目的地。从此上虞旅游翻开了新的篇章。
上虞区委常委、曹娥江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徐志华表示,要紧扣全省“大花园、大景区”建设和绍兴市“文创大走廊”建设等决策部署,构建以曹娥江“一江两岸”为主体,皂李湖、祝家庄区域为东翼,孝德文化小镇、瓷源文化小镇区域为西翼,虞南800平方公里为腹地的“一体两翼三大走廊”发展新格局,将度假区打造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后花园、绍兴文创大走廊的新空间,浙东著名休闲度假胜地。
曹娥江江流由南向北贯穿上虞全境,既是上虞的母亲河、文化河,也是一条产业发展增长轴。
“绝妙好辞为写照,丰碑千古在江湄”。曹娥江风景名胜区因为沿岸有曹娥庙、东山等名胜景点,并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盛唐时,诗人们沿着浙东唐诗之路,由曹娥江入剡泛游,多会在曹娥庙内的天下第一孝碑、第一字谜《曹娥碑》前驻足抒怀。李白曾留下了“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诗句。上浦镇内的东山,是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出处地。远望东山,披发静卧,湖畔水草婆娑,拽动湖光山影的还有翔动的点点白鹭。据记载,谢安常邀王羲之、许询、支循等会稽高僧墨客在东山弹琴对弈赋诗,风流雅致,流韵千载。
近年来,随着曹娥江“一江两岸”建设的迅捷推进,上虞区委宣传部牵头打造曹娥江文化客厅名片,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建设了娥江书场、围棋与越剧大师工作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近10处文化场馆,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旅游服务。与此相呼应的是,以曹娥江为品牌的体育赛事好戏连台,曹娥江国际半程马拉松、曹娥江国际龙舟大奖赛、曹娥江世界名校赛艇挑战赛等重大赛事陆续举办、精彩纷呈,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4月初,记者在上虞采访期间,与名为新农人联盟的“农小二”代表茅草等人进行了交流,获悉上虞拥有15万亩鲜果采摘基地,自2月中旬始,丰惠镇的梅花、章镇镇的樱花、丁宅乡的桃花和岭南乡的油菜花等特色节会先后举办,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赏花。4月下旬-10月底,丁宅桑果、覆卮山樱桃、二都杨梅、丁赞水蜜桃、野藤葡萄、舜阳红心猕猴桃等特色水果将先后上市,形成新一轮的上虞四季仙果之旅。4月中旬,新农人联盟等团队将来上海参加“诗画曹娥江、休闲上虞行”文旅农推介展示,邀请更多的上海市民和在上海发展的上虞老乡来上虞观光采摘,入驻特色民宿,体验虞乡风情。其实,很多上海人对上虞是情有独钟的,在我们去岭南乡东澄村覆卮山观赏千年油菜花梯田时,听到了很多上海口音的游客慕名前来。上虞区在高山油菜花梯田打出了“打造离上海最近的高山魅力梯田”的口号,也精准契合了上虞的旅游定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上虞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底色,最宝贵的资源。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赵明刚表示,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以规划编制为引领,策划好“新山居赋”计划,推动全区民宿经济发展;以招商引资为先导,盘整现有资源,完善规划手册,有的放矢,招商选资;以产业培育为方向,着重培育青瓷文化、四季仙果、休闲民宿等产业,致力文创、农创产品开发,打好“文旅+农创”“文旅+体育”“文旅+康养”“文旅+度假”等组合拳;以市场开发为关键,以融合发展为推力,加强与国企、名企等合作,借助市场力量,构建合作共同体,做大做强“诗画曹娥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