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城镇即时报 正文

一个乡村的精神坐标 文化礼堂年“访问量”何以破3万

2019-04-06 09:00  来源:宁波日报 记者 厉晓杭 鄞州区委报道组 张绘薇 杨磊

  平时学瑜伽,周末学舞蹈。

  不出村,却可享受媲美城市的生活,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回龙村村民忻海容每天的业余生活排得满满当当。

  在她心里,还时常承载着对昔日生活的记忆:“看病要跑得很远,学跳舞要到五一广场。”

  一个文化礼堂,就是一处精神家园。忻海容感慨,自从村里有了文化礼堂后,自己的生活轨迹大变样了。

  15个功能区块,月均文化活动15场,年“访问量”3万余人次,年收入16万元……这一组数据,确实显示了回龙村文化礼堂的“不一般”。

  文化礼堂空置率高、人气不旺,一度是省内不少农村的“心病”。回龙村究竟有何妙招,让文化礼堂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乃至火起来?近日,本报记者进行了调研走访,探究回龙村文化礼堂持续“吸粉”背后的故事。

  从400平方米到2000平方米——

  “波段更新”,巧解建设难题

  回龙村地处邱隘和东钱湖的交界处,毗邻宁波城区。

  5年前,宁波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蔚然成风。看到邻村崭新的礼堂、丰富的活动后,回龙村村民十分羡慕,纷纷上门要求村委会也造一个礼堂。

  可村里这时候却犯了难:回龙村地处城乡接合部,土地资源十分稀缺,一时找不出整块的土地来造礼堂。当时的村集体经济更负担不起大型礼堂的建设费用。

  一边是村民的期盼,一边是现实的“骨感”,是上马还是再等时机?回龙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作出了选择:村民的愿望等不得,立即启动礼堂建设,就从徐家旧祠堂改起。

  “改造时,部分村民不看好,甚至说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村党支部书记董海浩回忆:当时祠堂被个别村民拿来做仓库,村里的妇女和老年人主动请缨,和工程队一起清理。

  旧祠堂升级了。2015年初,回龙村文化礼堂第一期工程完工,村民们欢天喜地地聚集在礼堂里。广场舞、羽毛球、“村晚”,一场场活动办起来了;书法桌、农民画、老物件,一件件被搬进礼堂。很快,只有400平方米不到的礼堂显得拥挤了。

  资金不够,那就“波段更新”。村委会立即启动了文化礼堂二期工程,就在一期边上征用房屋开展建设。这时,村民们已经看到了变化,纷纷出钱出力,政府也不断为这个充满活力的礼堂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第一年,文化礼堂开放了村情廊、村史馆和图书室;第二年,建了篮球场、羽毛球场;第三年,添了代表委员接待室……一期接一期地建设、使用、充实。古朴典雅的村情廊留住了乡愁;标准球场和健身房成为村民大显身手的运动场地;农村少见的室内游泳池更成为孩子们向往的场所……村民董连英骄傲地说:“礼堂是活的。一年一个新面貌!”

  到2017年末,礼堂已经完成五期工程,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总投资近1000万元,一举获评全省首批五星级文化礼堂。前来验收的专家称其“功能齐全,全省罕有”。

  董海浩说:“村里筹划再建一个足球场。时代在变化,村民需求也在变化,我们没有理由停止‘生长’。”

  从运作乏力到引入专业机构——

  市场机制,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文化礼堂,不是华而不实的“政绩”,更不是充作门面的“假面”。

  建好了,怎么管?回龙村人口众多,户籍人口逾1700,外来人口将近1.5万。礼堂文体设施齐全。一时间,村内外的群众慕名而来,密集的人流给场地管理和设施维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017年,回龙村村委会“晒出”账单,仅礼堂设施维护花费10余万元。“如果要持续‘输血’,意味着礼堂可能是‘昙花一现’,走不长远。”董海浩介绍,为减轻运营压力,村里开始探索社会化管理模式。

  理事会制度由此诞生。回龙村吸纳村里的退休教师、文化达人和热心群众组成文化礼堂理事会。礼堂的钥匙在理事会手里,大事小事由理事会商议决定。

  “把一帮爱农村、懂农村的人聚在一起,才有可能创新。”宁波文化礼堂建设顾问团特聘顾问陈万丰从事文化工作50余年,一直关注并参与宁波文化礼堂建设。他认为,文化礼堂要热起来,群众参与是主要内因,而理事会便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在回龙村,文化礼堂理事会确保图书室、综合舞台、灯光球场等场地向村民免费开放。培训内容也同步免费开放,村民可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一人一艺”培训课程;图书馆图书免费借阅;展览厅免费开放,本地书画、摄影人才均可以申请办展。

  董海浩是个健身达人。村里掀起体育热后,他一直考虑,可否引入公司,请专业团队来打理。当然,他也心存疑惑:“真的会有公司进驻农村礼堂?”

  洽谈两三家公司后,事情有了进展。“一家有实力的企业来了,看中了礼堂的人气!”董海浩非常自豪。他认为,专业公司可以为礼堂带来专业设施、策划团队、文体教练等优质资源,使得地处城郊的农民群众也能享受到专业服务。

  自2018年起,文化礼堂将健身房、游泳馆两个场地交给具备专业资质的公司运营,在活动旺季实施收费管理,并由公司负责整个礼堂的维护打理。村委会和文化礼堂理事会实施项目控制和价位控制,以低收费确保村民利益。

  适度设置门槛后,游泳池等“热门场地”不再人头攒动,管理井然有序。

  公司还请来专业教练指导,村民更高端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忻海容办了一张年卡。“年卡1000元,本村村民还能打七折。”她说,“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再也不必大老远跑到五一广场学拉丁舞了。”

  市场化运作,激活了一池春水。礼堂一年产生的收益,不但养活了“自己”,还增补村集体经济16万元。

  从集聚功能到资源嫁接——

  文化礼堂,链接更多发展可能

  门常开、人常在、活动常有。每天晚上,回龙村文化礼堂内的健身区、瑜伽区、灯光球场、电子阅览室人气大旺。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公共客厅”。

  文化礼堂也承载越来越丰富的精神内涵。如今,礼堂具备理论宣讲、乡风评议、志愿服务、技能培训、文艺培训、乡村书房、村民说事、党群服务中心、人大联络站等诸多功能。

  礼堂管理员董备自豪地说:“礼堂已经成为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标,周边企业的员工,甚至东钱湖、潘火的居民也常到这里来。村里的出租房价格涨了一倍。”

  董芬是在回龙村挂职的“第一书记”,也是鄞州区妇幼保健院院长。她在一次“村民说事厅”了解到,村民尤其是外地租客,对医疗保健的需求非常强烈,便筹划嫁接医疗资源,在村里办一个门诊。

  今年3月,紧挨着人流密集的文化礼堂的回龙中西医院试营业。“村民看完病,还能顺便享受一下文化生活,非常方便。下一步礼堂的发展方向就是全民健身加健康管理,发挥的空间还很大。”董芬如是表示。

  志愿服务,也与文化礼堂进行有效嫁接。今年以来,回龙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志愿者义务站岗监督,维护村里环境。“志愿者累积到一定积分,可兑换健身房半年卡。”村民董连英从事志愿服务多年,几乎场场活动不落下,“礼堂,链接了我大部分的生活空间。”

  在回龙一药房工作的陕西人刘娜也是志愿者,时常提供药品咨询等服务。她说:“一边做服务,一边还能到健身房免费锻炼,两全其美。”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前不久,鄞州区推广回龙经验,将“盆景”变成“风景”,打造更多与时俱进、持续更新的农村公共文化阵地。鄞州区委主要负责人认为:“回龙村引入‘社会活水’,为村民打造更高品质的文化乐园、精神家园,是一种可贵的探索。”

  文能致远。“正因为紧贴群众需求,回龙的文化礼堂成为集提升素养、文化传承、基层治理、文明实践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阵地。”陈万丰认为,文化礼堂这个平台,将村民那些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优秀品质重新唤醒,更好地传播正能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甘居鹏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