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3日讯(通讯员 胡琦旸 施珏)日前,庞树莲拿着名册,一家家访视,嘱咐精神病人家属要时刻注意患者的情绪起伏。庞树莲是西湖区古荡街道精神病人家访医生,在街道近300名患者中,各个年龄段的都有。“越是很小的细节,越要一个个督促。因为他们就像孩子一样,不容易管住自己。”庞树莲告诉记者。
目前,古荡街道有近10名社区责任医生,像庞树莲一样,每天都为这个特殊人群服务。2012年3月之前,主要由庞树莲陪同社区精卫工作人员随访病人,3月之后随访工作转移到社区医院,但庞树莲还会定期去患者家中进行随访。主要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内容,包括登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分类干预、健康体检等工作。
“随访形式包括面访、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稳定患者3月时随访,基本稳定患者1月时随访,不稳定患者2周时随访;所有患者每半年至少随访一次。这个工作很有意义,我们一直在努力做。”目前,街道里精神病患者的情况,都在家访医生与社区精卫工作人员、网格员共同努力建立起来的档案里。
据悉,庞树莲从1986年退伍转业后就搬到古东社区,2005年退休后,由于原先是医院的护士,便开始做街道精神病人的家访医生。
“摸底是我们最难的一步。”虽然大多数监护人和患者都比较配合,但是遇到不愿意让人知道家中有精神病患者的,工作难度就陡然增加。“我们只好寻找各种机会深入家庭,接触他们。有时说服了一位监护人,我们比什么还高兴,因为这表示大家的努力有了成果。”
一般的慢性病患者,最期待有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但庞树莲他们负责的这个患者群,却常常拒绝医生上门。一些患者及家属不愿意透露病情,他们只好通过社区、周边医院门诊、残联等部门去了解,获得信息后再上门服务。
据悉,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公共管理的精神病人,家访医生不仅要督促他们按时服药、定期体检、上门访视,还要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家庭情况,如果生活出现困难,责任医生还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协助社区为他们解决困难,以保证不间断用药。
“有些病人有监护人,家里条件较好,我们就每个月去家访,还请他们多来参加社区的活动;对于一些单独病人,我们要经常去看看,他们看见我们比一般人要亲热。”庞树莲觉得,这是一种信任,但同时,这种信任的建立要用特殊的方法和极强的耐心。每次患者这些小小的转变,其实是对大家工作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