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代表、委员有一个共同的话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大家热议,是因为经历37年的孕育与成长,长三角终于迎来了它最重要的一次升级,上升为“国家战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下半篇开启
从1982年“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首次被提出算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走过37个年头。
之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大。
1992年,“长三角城市群”一词横空出世;2003年纳入台州,最终以江浙沪16城市为主体形态的长三角城市群得以形成。
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长三角区域范围界定为苏浙沪全境内的25个地级市。
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发布,最终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三省一市”26个地级市。
2018年11月5日,长三角迎来了最重要一次升级。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明确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
自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下半篇正式开启。
把浙江打造成为长三角“金南翼”
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面积是全国的近1/26,常住人口占全国的近1/6,但这片区域创造的GDP接近全国总量的1/4。
经济发达的同时,这里科技资源丰富。这片区域拥有“双一流”工程A类高校8所、其他高校422所,中科院研究机构19个,两院院士350余位,世界500强企业中的1/3都在长三角建立了研发中心。
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了“快进键”。那么如何利用长三角地区资源、人才、科技、资金、产业等各方面优势,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则是今年全国两会三省一市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在浙江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回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提问时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下篇已经开启,浙江必须把准自己重要参与者、积极推动者、直接受益者的角色定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主动配合,在长三角一体化大舞台上演好自己的角色,真正把浙江打造成为长三角“金南翼”。
在确定今年工作重点时,省委省政府把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作为2019年省委省政府着重抓的三件大事之一。下一步,要认真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方案,用足用好民营经济、特色产业、生态和海洋四大优势,积极谋划和推进一批好项目,加快全省域全方位一体化,积极承接溢出资源特别是科技人才资源,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长三角一体化交通是基础
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交通一体化是基础。三省一市的诸多代表、委员纷纷为一体化中的交通问题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周健民说,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发展水平虽然位居全国前列,但各种交通方式间相互割裂等问题依然存在。他建议推进长三角交通规划与建设的跨域衔接,梳理跨界地区的主要“断头路”和“瓶颈路”,通过利益共享或利益交换等方式,促进跨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衔接、标准统一以及建设时序一致。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交通互联互通是首要抓手,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迎来了黄金期。”全国人大代表、嘉兴市委书记张兵说,长三角要立足区位优势和现实条件,加快构建“通勤化、一体化、立体化”交通格局,打造集陆海空于一体、高效对接长三角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
张兵介绍,目前在对接杭州方面,嘉兴积极参与杭州都市圈建设,重点推进杭海城际铁路建设,争取杭绍台高铁二期东延到嘉兴南站;对接苏州方面,杭州湾大桥北接线二期工程将于今年建成通车,通苏嘉甬高铁、苏台高速公路正抓紧推进。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要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交通优势,进而提升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
用高标准引领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要想在长三角35.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必须推进各类标准、特别是制造业标准统一。
全国人大代表、松下家电(中国)有限公司厨卫空间事业部系长刘廷是一位来自基层一线的人大代表,大家可能对他不熟悉,但对他生产的产品肯定不陌生。
2015年初,一篇《漂洋过海去日本抢的马桶盖,原产地竟然就在杭州下沙》的文章火遍网络。文中提到的智能马桶盖,就是由刘廷所在公司生产,刘廷还记得,公司智能马桶盖火了以后,供不应求,为了赶生产进度,他连续加班了2个月。
大家对“日本”马桶盖如此青睐,首先是对日本电器质量的信赖,而身为一线生产者刘廷很清楚,高质量来自严标准。
刘廷认为,从现在的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看,是以发展制造业为基础,要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的发展,首先就是要推动基础产业高质量的发展,而先进的标准,是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的关键。
他建议已经立项的“浙江制造”各行业标准在长三角区域尝试推广应用,用高标准来引领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的发展,通过区域高质量的发展,来为中国制造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更多经验。
打造“三城一枢纽”
杭州要在七个方面深化一体化
杭州是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杭州又有何考虑?
“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徐立毅说,杭州总的考虑是打造“三城一枢纽”:即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和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枢纽。具体而言,杭州要深化七个方面一体化建设,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一是深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向西加快杭州西站、杭武铁路规划建设,向东推进沪乍杭铁路、江东站建设,向北谋划与苏州等城市间的快速通道建设;谋划建设全国首条城市间无人汽车公路和“长三角区域数据大脑”。
二是深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努力把江东新区打造成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
三是深化创新要素一体化,谋划建设长三角协同创新研究院,争取在杭州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分会场。
四是深化营商环境一体化,实现无论货物在长三角哪个口岸进出口,企业都可以向属地海关或进出境海关办理申报。
五是深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建立共同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实现数据共享、预警预报联动。
六是深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实行长三角区域内基本医疗保险互联互通。
七是大力度推进民生共享项目,推进长三角区域内公共交通和旅游一卡通;探索搭建长三角区域间转积分和转户籍通道。
未来我们都是“长三角人”
2003年8月15日至16日,长江三角洲城市市长峰会在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长三角人”的概念被首次提出,从此占全国1/6的常住人口有了一个共同的称谓。
现在,你是上海人,我是浙江人,他们是江苏人和安徽人,未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不断融合发展,长三角35.9万平方公里将成为一个“超大城市群”。生活在这里的人通过便捷的交通、自由流动的就业、双城生活等各种方式不断融合,我们之间的地域、文化、生活、心理层面的隔阂将不复存在,到时候,我们不将再是“某省人”,我们都是“长三角人”。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下半篇的故事,肯定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