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处在四面楚歌的境地,就能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了。”昨天,浙江津旺化纤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海丽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感慨。就在几天前,她到诸暨市人民法院处理了一笔拖欠3年近2000万元的担保债务,“要不是政府帮助,企业可能就破产了。”
在去年“大调研大走访大服务”活动中,诸暨对风险企业进行了地毯式摸排,工作人员发现被法院查封了银行账户、生产一度面临停滞的“津旺化纤”的主业并无问题,是受担保链拖累。
在诸暨市金融办牵头下,光是多方会商的协调会就开了10多场,最终,银行和法院达成一致,不封停企业生产线,帮助企业市场化重组,转型主攻高端新材料,政府还注入3000万元帮扶基金,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关键时刻,政府主动挑担子,在背后顶我们,让我们十分感动,也更加有底气做好企业。”张海丽坦言。
“津旺化纤”并非个例。据诸暨市“风险办”统计,当地有100多家企业出现类似风险。面对风险企业,诸暨市打出了“企业担一点,银行让一点,政府帮一点,司法快一点”的风险化解“组合拳”。
“对待风险企业,不搞‘一刀切’,在保住企业原来的生产能力和造血功能的同时,要帮助企业找到新的增长点。”该市企业风险化解处置协调小组组长冯国说,“存在风险的企业有上百家,每家情况各不相同。根据每家企业资产、负债、经营状况和出险问题,我们列出了5张企业清单:对无力存活的‘僵尸企业’加快破产出清,切断风险传导;对有优质资产的企业,则制定详细的处置方法和流程。”
截至目前,诸暨已累计处置风险企业108家,盘活企业存量资产31.7亿元,当地不良贷款率已降至4年来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