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杭州说起梅花凉亭,多半还存有一些印象,但这个诗情画意的名字直到今年才真正名副其实——作为省政府周边的最后一片脏乱差之地,梅花凉亭实现了华丽转身——而今,这里有着近4000平方米的大草坪,一座古韵十足的四角凉亭,造型各异的景观石点缀其间。近日,梅花凉亭改造工程获得浙江省拆后土地利用示范项目称号。
昔日脏乱差
台风天转移居民成常态
这两天,入梅后的杭州雨下个不停。不过,对于西湖区北山街道上保社区的工作人员来说,不似以往汛期那般忙乱了,因为再也不用去转移梅花凉亭的居民了。
梅花凉亭地块位于省人大、政协楼西侧,占地面积约1.82万平方米,过去居住着32户原住民。房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到如今早已破旧不堪,凌乱的电线随意纠缠在巷弄上空。一到汛期,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小弄堂里污水横流。
这样的场景曾是梅花凉亭居民的日常生活写照。
“印象最深刻的是2015年的台风‘灿鸿’,当时社区全体工作人员24小时通宵抗台,把这个片区的老百姓全部转移了出来。”这段抗台经历,上保社区的工作人员记忆犹新。每当刮风下雨的灾害性天气,上门发温馨提示、转移居民、安排巡逻班次、组织抽水排水,这一系列操作程序成了社区标配。
2017年6月,梅花凉亭征收正式启动,仅用时12天,便平稳有序完成所有居民的腾房及意向协议签订工作。截至当年6月22日,此次征收整治工作所涉及的12家省市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32户居民均完成腾房,提前6个月完成既定工作目标,创下了国有土地征收新速度。
如今小清新
变身绿草茵茵生态公园
拆后利用,成为接下来的一道难题。
为了最大程度地造福一方百姓,西湖区多方调研、听取百姓意见,决定将这块毗邻西湖的风水宝地打造成一块城市绿地公园。
短短60天内,该项目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房屋拆迁、渣土垃圾清运、小品路面铺装、苗木种植、凉亭搭建等一系列作业。现如今,整个绿地工程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总投资约600万元,包括景观绿化、山石和古风凉亭一座。
据西湖城投相关负责人介绍,梅花凉亭项目在造园铺路中,运用了“海绵城市”理念,是一个以自然生态为基底、以雨水收集为特色的生态城市公园。
比如,公园内使用的PP模块,采用聚丙烯塑料单元模块组合,在水池周围包裹防渗土工布,形成地下贮水池。模块表面光滑,不滋生藻类,可使储存的水体水质保持较长时间稳定。而模块式的组合,可使雨水集蓄池具有安装方便、承载力大、使用寿命长、可拆除迁移等优点。
通过这些材料的使用,梅花凉亭地块做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现如今的梅花凉亭,青草茵茵、杨柳依依,是周边居民茶余饭后、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真没想到,老房子拆了以后这里会变得这么漂亮,真是想不到啊!”在梅花凉亭住了50年的王国英老人,还时常叫上老姐妹重回故地,感受幸福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