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蓉 通讯员 斯金叶 李梦玫)瓷坯放入匣钵,一把把松柴投入窑炉,火焰升腾,青烟直上,长40.8米的窑址瞬时化身为一条向下俯冲的火龙。一座跨越800多年的古窑——南宋官窑龙窑,就这样 “复活”了。
昨天,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以下简称“官博”)在全国遗址类博物馆中率先推出一项AR黑科技,让800岁的古窑遇上了走在时尚前沿的新技术,生动再现了南宋官窑制瓷工艺全流程。
今后,只需要一部手机,你就能在“AR虚拟讲解员”的指引下,玩转官博。
当古窑址遇见AR黑科技,会擦出怎样的火花?钱报记者先体验了一番。
走进官博内的南宋官窑郊坛下遗址,练泥池、成型工坊、上釉工坊、龙窑等生产作坊区域一目了然,不同区域前还摆放着十幅制瓷工艺仿古图。
以前,工匠们是如何在这里为宫廷生产制作御用瓷器的?
官博展教部工作人员王媛介绍说,南宋官窑制瓷工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依托制瓷工艺仿古图,结合窑址相应的考古遗迹,他们利用AR再现了从采土取料到拉坯成型、内外施釉,再到装钵入窑、新瓷出窑等辨识度高、最重要的十道工艺流程。
记者拿出手机,下载了一款专用的APP,对准这些仿古图扫一扫,图画中的人物便动了起来,活灵活现地演示着制瓷流程。
右侧的工匠手中拿着一堆淘洗、陈腐后的泥土,把泥料传递给左边的工匠;左边的工匠辛勤地揉泥,最前面的工匠把泥料放在陶车的转盘上,一遍转动一边用手将坯料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器型……在成型工坊,伴随清晰的语音讲解,一条完整的拉坯成型工艺流程在手机画面中生动再现。
经过拉坯造型、素烧及多次上釉之后,瓷器就要放到龙窑当中进行烧制了。有趣的是,在烧制环节,还上线了一款龙窑实景交互游戏,带记者穿越回了800多年前,模拟体验了一回南宋窑工。
装钵入窑后,一条长40.8米的龙窑便复原了。它还支持近大远小、多角度呈现,连两侧的投柴孔也清晰可见。
南宋官窑博物馆副馆长邓禾颖告诉钱报记者,AR技术早就被运用到一些可移动文物上,但龙窑遗址AR实景复原不同于一般的可移动文物,需要的实时数据计算量极大。因此,项目组采用了国际领先的5G+AR 空间技术,再现了气势恢宏的龙窑。这在全国遗址类博物馆中,尚属首例。
据悉,6月底前,龙窑遗址区域还会增加一项新功能——扫描龙窑窑址实体即可体验龙窑复原。
同时,配合这个黑科技项目,官博推出了“南宋官窑制瓷工艺”AR明信片。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扫描明信片进行体验,让不可移动的遗址也能“走出去”,让“窑址文化”走得更远,把博物馆带回家。
博物馆日
景区七大博物馆奉上文化盛宴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在西湖景区管委会的组织下,杭州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西湖博物馆、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杭州名人纪念馆、韩美林艺术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等七家博物馆,围绕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发布了国际博物馆日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杭州博物馆
时间:5月18日14:30
活动内容:寻找红色记忆——5·18国际博物馆日专场活动。
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
时间:5月18日
活动内容:
1、定时免费讲解:全天逢整点,提供免费展厅讲解。
2、免费茶冲泡、品鉴:上午9:30—11:30,下午1:30—3:30,提供免费茶冲泡及品鉴。
西湖博物馆
时间:5月18日
活动内容:“我眼中的七十年——学军中学学生家藏老物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