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赵静)4月19日上午,温岭石塘渔港人来人往,浙岭渔运22529渔船刚刚回港,一筐筐鲻鱼被船员搬运上岸,只见每个鱼盘上都贴着一个二维码。“这是这批鲻鱼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当天,全国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现场会在温岭石塘举行,温岭石塘渔港管理站工作人员陈琪向前来考察的国家相关部委和全国20余个省(区、市)的代表介绍。去年9月,温岭启动渔获物可追溯管理试点,在松门和石塘指定110艘渔船进行渔获物报告制度。
记者掏出手机对准鱼盘上的二维码一扫,页面就跳转到“海洋捕捞水产品溯源信息平台”,点击查询,显示这条船本次报告:200公斤鲻鱼,规格是0.5公斤每尾,4月18日下午3时在211海区捕获等,渔获物的品种、规格、来源一清二楚。
“可以说,一条鱼从离开大海一直到端上饭桌,都没有离开我们的‘视线’。”石塘渔港管理站站长彭航伟说,由船主进行捕捞日志填写,在“渔港通”APP上录入捕捞时间、作业渔区、渔获物品种及数量,随后运输船转运、岸上交易,每一个环节,通过对鱼盘、鱼箱等运载载体进行标识,明确渔获物二维码等标签为渔获物合法性唯一标志,明确每艘捕捞渔船和运输船唯一对应标识码,使得渔获物从捕捞到转载,从码头到市场都有迹可循。
渔获物的各类信息,都由渔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幕后调控管理。走进温岭石塘渔港管理站,偌大的显示屏上,渔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显示着进出港、定人联船、渔获、溯源、审验、执法、应急等多个子模块,视窗自动滚屏显示最近24小时之内渔船进出石塘渔港的报告信息。
实现以港管渔获物,就必须加强港口管理。石塘镇副镇长陈祥宝介绍,温岭全域推行渔船进出港管理,石塘利用卫星网络、天网工程、安防工程等多管齐下,实现渔船全天候、全时段、全区域管控。
据悉,试点开展至今,上报捕捞日志、海上交易、港口交易等达1.7万余次,上报渔获物总量8804吨,海上渔船渔获物溯源扫码58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