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3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逸群 通讯员 王昱恺)春意盎然,杭州奏响“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曲。3月12日上午,杭州市召开市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会。
过去一年,杭州乡村振兴交出一份不俗的成绩单: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193元,同比增长9.2%。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到1.84:1;在“消薄”“增收”两场攻坚战中,杭州全面消除了年总收入20万元和经营性年收入5万元以下村,提前一年完成省定消薄任务。
与此同时,农业综合效益不强、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城乡要素流通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杭州将继续从产业发展、消薄增收、农村改革等方面出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图自杭州发布
做强“三个六”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要先行。近年来,杭州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个六”产业(六大传统产业、六大特色产业、六大新兴产业)。
如何让动能转换,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今年,杭州继续做精粮油、蔬菜、茶叶、竹业、畜禽、水产等六大传统产业,做优花卉苗木、中药材、蜂业、水果、干果、农家小吃等六大特色产业,做强数字乡村、农村电商、乡村民宿、乡村休闲、乡村康养、乡村运动等六大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离不开主体。今年,杭州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创客、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主体,发挥经营主体主力军作用和带动农户就业创业的作用。
当下,杭州正在创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在乡村发展中,杭州将推进“互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机器换人”等,加快建设农业数据大脑,整合形成“五个一”(农业要素一张图、产业结构一张表、农业过程一模型、农业服务一张网和农业管理一系统)数字农业管理服务体系。
今年起,杭州还将市级财政的支农重点转到农村产业,保障产业发展。从2019年起,每年安排10亿元市级财政资金,从生产、加工、经营、流通和主体培育等全产业链环节,扶持乡村“三个六”产业。
同时,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的方式,将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同步下放到县,提高县级统筹使用自主权。市级将重点加强资金审计和绩效评价,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落实农村十个重点领域改革
今年是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开局之年。如何让杭州农村改革不断推动农村发展?
会上,杭州市负责人表示,杭州将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经营制度改革和优化农村服务环境,协调推进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农房建设管控、农村人才开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投融资、股社分离、“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农村“最多跑一次”等十个重点领域的改革。
比如,落实农村承包土地的“三权分置”,为“继续延长30年不变”夯实基础;
比如,推进“股社分离”改革试点。2017年,江干区试点“股社分离”,对已撤村建居并实现城市化的,推进机构、职能、场地、人员和财务“五分离”,为浙江乃至全国提供样本。今年,杭州将在全市撤村建居社区逐步推进“股社分离”改革试点,到年底累计完成“股社分离”改革试点60个以上。
与此同时,不断优化农村服务环境,推进“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重点抓好农合联为农服务中心、供销农业发展集团、农合联市场经营管理公司、农信担保公司等“一中心三平台”建设,在生产、销售和金融服务领域全方位为农服务;加快农村“最多跑一次”改革步伐,完善乡镇、村便民服务点的整体建设,推进行政权力下放和便民服务下沉,实现“就近能办”“移动可办”。
图自杭州发布
深化城乡统筹打赢三场攻坚战
杭州“东快西慢、东强西弱”的格局,正在一点点改变。去年,42个市级帮扶集团已到位帮扶资金1.42亿元。通过产业项目帮扶,42个帮扶乡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水平。
缩小东西差距、城乡差距,依然是杭州农业工作的重担。今年,杭州将继续打好集体经济消薄、低收入农户增收和协作帮扶三场攻坚战。
一方面,杭州将重点围绕增加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把集体经济薄弱村作为区县协作、联乡结村重点联系帮扶对象,确保到2019年底全市所有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同时,针对目前仍存在的约8.5万户、14.6万人低收入农户,杭州将强化培训、转移就业、产业帮扶的支持力度,实实在在提高低收入农户生活水平。
区县协作机制和“联乡结村”帮扶活动,是杭州“以东带西、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今年,杭州力争每个协作组安排协作资金不少于6000万元,落实产业协同总资金不少于4亿元,全年筹集“联乡结村”帮扶资金不少于1.4亿元。
2019年,杭州为自己定下目标:农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收入增长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