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员到达写字楼后,不用打电话更不用上楼,只要把货品交给“末端配送机器人”,机器人就会自行乘坐电梯,把货品交到“客户”手上。这样的场景,听起来是不是很不错?目前,这样的快递机器人已经到上海了,离杭州还远吗?
越来越多正在进行物流机器人研发的企业,都希望解决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就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CES上,德国大陆集团还展示了他们最新的物流机器人——包裹派送机器狗ANYMal。
国内也有企业在试图突破。就在上月,据相关媒体报道,商用机器人公司YOGO Robot正式对外发布YOGO Station智能配送站。这是全球首创的终端配送群体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首次实现了覆盖“接收-暂存-分拣-递送-提货-反馈-退货”七大环节的无人化配送流程。
然而,有心的人也会发现,物流机器人解决末端配送的想法已有多年。但直到如今,机器人跑了这么久,却依旧没有跑进千家万户。这不禁让人存疑,这是真需求还是个听起来不错的故事?
用末端配送机器人 来解决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试图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最显眼的就是电商巨头们的动作。据报道,早在2017年,阿里就发布过一款名为“小G”的机器人,来分担快递小哥的末端配送压力,这个身高1米左右的机器人大概能装10到20个包裹,不但能识别路上的行人、车辆,还可以自己乘坐电梯。去年年中,阿里又发布了“小G”的第二代产品——G Plus。当时阿里宣称将在年底前开始商业化生产,可至今并没有G Plus的商业化生产消息。
另一个试图在这一领域突破的是京东。早在2017年6月18日,京东配送机器人完成了全球首单配送任务,后又在上海等多个城市完成了配送测试。就在近期,京东物流智能配送站开启全国落地模式,相继在长沙、呼和浩特投用,智能配送站内建有机器人装载区、卸载区、充电区、展示中心及智能监控中心,采用具备自主导航行驶、智能避障避堵、红绿灯识别、人脸识别取货的京东配送机器人。按照设计流程,当包裹从物流仓储中心运输至配送站后,首先按照配送地点对货物进行分发,在分发完成后,站内装载人员按照地址将包裹装入配送机器人,再由配送机器人配送至消费者手中。
在刚刚过去的美国CES上,美团也发布了可上楼的末端配送机器人“福袋”,解决了送餐机器人不能到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完成了美团无人配送链条当中的关键环节。
除了电商巨头们,不少创业企业也试图在这里寻找机会。上月,商用机器人公司YOGO Robot正式对外发布YOGO Station智能配送站。这是全球首创的终端配送群体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首次实现了覆盖“接收-暂存-分拣-递送-提货-反馈-退货”七大环节的无人化配送流程。目前,这一系统已经在上海市的部分写字楼试点,至于何时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仍然需要时间。
还没走进千家万户的它 是真需求还是个听起来不错的故事?
然而,有心的人也会发现,物流机器人解决末端配送的想法已有多年。但直到如今,机器人跑了这么久,却依旧没有跑进千家万户。
在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协会秘书长王国耀看来,让物流机器人来解决最后一公里货物的配送问题,更多的是个概念。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类机器人如果一旦发生了碰撞怎么办,这不仅仅是技术和质量问题,还涉及法律法规和机器人伦理等一大堆问题尚未解决。因此,离大范围推广还是比较遥远的。
的确,在任何一项新技术应用之前,技术的安全可靠性被放在首位。就拿去年12月份,亚马逊新泽西仓库突然发生了一起机器人至伤事故,导致24名工人住院。正在工作的机器人突然刺破了一罐防熊喷雾,导致了这起事故。
王国耀的第二感受,就是这个机器人的存在和相应的服务模式是否一定是趋势尚不能定论。“就像很多家庭服务机器人一样,设想很好,但最终真正能够大量走入家庭的,只有扫地机器人。”他说。
相比较而言,王国耀更看好物流机器人在物流智能分拣和智能工厂的智能物流等运用。虽然,现在不少企业都是按照各自的企业标准来研发运用,还没有完全批量化推广,但相对来说,这一应用是更切合实际的,并有相当的市场空间。
而另一位机器人行业资深从业人员也表示,用物流机器人解决末端配送,目前来看还是太过于理想,实际操作起来不容易。
菜鸟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整个物流业正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但目前自动驾驶领域仍处于投入阶段以及产业链的完善阶段。一方面是技术研发、测试成本高昂,行业还属于在技术投入阶段,要经过不断地测试来完善技术方案,以及完善网络通信、车辆制造等整个产业链。另一方面是初期的市场运营成本。自动驾驶还属于一个新生事物,它可能会重构整个生态,甚至需要重建很多基础设施,这都意味着高昂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