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夏丹)G60,连接沪杭的主通道,也是中国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在这条高速上,来往车辆川流不息,忙忙碌碌。有人设想,可否在人流车流物流充分流动的情况下,让人才、技术、项目、资本等创新资源也尽情流动呢?如今,这个大胆但符合逻辑的设想,打开了无限大的想象空间,令人期待。
何为沪嘉杭G60科创走廊?
“这其实是几年来持续思考后的灵光乍现。”
大家想不到的是,沪嘉杭G60科创走廊,最初是由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提出。2016年10月27日,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院长王涛在《浙江日报》上发表题为《强化区域协同创新——打造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构想》文章,“G60科创走廊”的构想由此诞生。
“其实,这个设想源于一个朴素的想法,如何让长三角研究院在‘立足浙江、辐射长三角’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王涛告诉涌金君。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成立,是浙江引智发展的最生动实践。早在2003年3月17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率浙江省党政代表团赴清华大学,商讨共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事宜。
当年的12月3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共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签约仪式在杭州黄龙饭店举行。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和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分别讲话。时任省长吕祖善和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协议书上签字。作为浙江省“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先行者,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成立之初,就秉承省校共识的“依托清华、立足浙江、辐射长三角”的定位而谋求发展。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
2014年,在研究院建院1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院总结报告批示,充分肯定研究院发展成绩及省校合作成果,对研究院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希望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不断巩固省校合作成果,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把长三角研究院建设成为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型创新载体,为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涛解释,立足浙江、辐射长三角,服务和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研究院一直不懈努力的方向。可是如何实现的更好,必须要有更加行之有效的抓手。为此,研究院在2015年还专门进行了一次调研。通过对华东、华北、华南、中部、西南、西北的上海、杭州、北京、广州、深圳、成都、重庆、西安等中国高校最密集的城市的近600家科创类企业进行了问卷及访谈调研,得出了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发现。
王涛介绍,通过调研发现,97%的企业都愿意到长三角来发展,但愿意到嘉兴来发展的并不多,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相比,嘉兴关注度不占优势。在长三角地区中,上海企业选址嘉兴的意愿度相对杭州较高,通过访谈发现,杭州企业大多看中杭州对浙江的影响力,重新选址或设立分支机构较少考虑除上海、杭州以外的长三角城市。
而反观长三角其他城市发展,苏州、无锡无不以对接上海为发展动力。怎样对接上海,让嘉兴不再成为上海与杭州的洼地?地处嘉兴的长三角研究院又该如何发展?面对这样一个个现实的问题,王涛一直在思考。
“有一天,当我在办公室看长三角地区地图的时候,我注意到了将沪嘉杭连在一起的G60高速,脑海中一下子闪现出了G60科创走廊的念头。这其实是几年来持续思考后的灵光乍现。”王涛说。
▲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示意图
根据王涛的设想,大走廊以G60沪嘉杭高速公路为主轴,由“双核一区”构成,一核是上海,另一核是杭州。“一区”即中间约一半的空间地处嘉兴,这是“双核”的重要配套区、链接区和承接区。
这条科创走廊,以G60高速为纽带,将沿线的上海市松江区、嘉兴和杭州等长三角重要城市串联起来,以交通网络为基础,打破行政区划,推动科创要素自由流动、自由组合,共建共享区域创新体系。
打造G60科创大走廊意义何在?
“时也势也,G60科创大走廊的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在国际创新发展史上,通过一条或多条高速公路作为重要连接轴建设创新走廊,是多城跨区域合作的一种重要模式。比如,在美国,有从硅谷到旧金山湾的101高速;在日本,有从东京城到筑波科学城的三乡国道和常磐自动车道等。
在王涛看来,沪嘉杭G60科创走廊的建设,具有很强的战略和现实意义。从国家层面看,中国已进入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阶段,聚焦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高效配置创新资源,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增长极,已经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着力点。
从长三角发展需要看,提升在全球城市群中的竞争力,亟需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战略落地。借G60科创走廊,打造一个开放型、面向长三角的国家科创要素对接服务平台,打破松江、嘉兴、杭州等地的行政区划限制,使得人才、技术、资金、装置、机构、项目、政策等要素自由流动、自由组合,产生“1+1>2”的效应。
从地区发展路径看,地缘上无比亲近的上海、杭州、嘉兴三地,正不约而同围绕“创新”二字做文章——
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特别是上海市松江区,正积极探索构建沪嘉杭科创走廊;杭州正大力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这条大走廊上囊括了浙江大学、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阿里巴巴等众多创新主体;位于沪杭中间的嘉兴,近年来相继成立嘉兴科技城、张江长三角科技城、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园区和科研院所,与沪杭的跨区域园区合作也在进行中。
▲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一廊九区”示意图
时也势也,G60科创大走廊的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G60科创走廊要怎么建?
“城市太大了,要在低洼处作文章。”
当务之急的问题,这条科创大走廊要怎么建?
大走廊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让创新各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自由组合。所幸,我们已经看到了创新要素的流动。
▲7月12日,上海松江区、嘉兴市、杭州市三地政府在浙江省和上海市主要领导见证下签署了《沪嘉杭G60科创走廊战略合作协议》。
▲7月28日,杭州、松江、嘉兴三地政府和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主题为“协同创新、共建共享”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论坛。
▲8月30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浙江(余杭)分中心(以下简称“余杭分中心”)在上海揭牌。余杭分中心的设立,在上海和杭州之间搭起了一座人才和科技成果流动的桥梁,推动创新要素的跨平台共享和创新产业的跨区域发展。
而地处沪杭两地中间的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迎来不少年轻有闯劲有实力的创业者。年轻的嘉兴奥罗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上海迁移而来,年轻的创业团队正在此筑梦。公司总经理、“85后”博士万欣告诉涌金君,公司致力于军用集成电路产品研发,目前公司产品已经获得相关单位认可,有了数百万元的订单。为了专心创业,单身的万欣还立下“三年内不谈女朋友”的“军令状”。
“长三院虽然身在浙江,但因为它的特殊性,使得它能够跳出浙江看浙江。通过对标世界各创新集聚地,我们发现这些地方大都不在大城市,但又离大城市很近。城市太大了,要在低洼处作文章。”王涛说。
具体到G60科创大走廊,王涛认为,一个区域真正成为创新创业的发动机,真正成为不亚于硅谷的创新基地,要有两个标志:一是出现若干改变行业的大企业,二是大走廊上的某些特定点成为某一个行业的圣地。当前,长三院在柔性电子、新能源汽车等未来产业上做了储备。
上海,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吸引了众多世界500强落户,创新发展实力极强。而杭州,近年来抓住了信息经济的牛鼻子,迅速成长为以信息为龙头的创新发展城市。如今的杭州,不再单纯承接上海,其本身就是杭州湾城市群重要的一极。嘉兴找准自身定位,完全可以变成沪杭发展的对接区和扩展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沪嘉杭可以在增量上做文章,形成一种共同的引力,在更大范围内去吸引全球资源并最终服务于长三角的发展。
“这件事做好不容易,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各自干好自己的事,每天进步一点就很好了。”王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