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马渚镇地处余姚西部,是历史悠久的江南古镇,秦王南巡,屯兵渚山,饮马于潭,故得名马渚。全镇总面积62.6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人口5.1万。镇政府驻渚山路18号。2002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635元,先后荣获余姚市文明镇、中国体育先进乡镇、宁波市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自来水化镇、宁波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教育强镇、余姚市爱国卫生先进镇、宁波市卫生镇、省绿色小城镇等荣誉称号,2001年镇党委被宁波市委评为“六好”乡镇党委。
马渚素有“二山三水五分地”之说,境内平原辽阔,青山点缀,河道交错纵横,湖沼星罗棋布,自古以来,物阜民丰,钟灵毓秀,是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近年来,马渚镇依托城乡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围绕“工业立镇、科教兴镇、外向强镇、商贸活镇、生态富镇”的发展思路,发奋图强,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使千年古镇焕发出勃勃生机。2012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231元,同比增长17%;完成财政总收入5.39亿元,同比增长11%。曾先后获得浙江省百强镇、文明镇、卫生镇、生态镇、教育强镇等荣誉;2007年4月被列入省中心镇,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经过几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马渚工业初具规模,目前,全镇有各类企业2000余家,工业年产值超过180亿元,形成了工业门类齐全、产品种类繁多、区域特色明显的工业格局,已确立汽车配件、电信电器、塑料模具,卫生洁具、光伏电子等支柱产业。并发展了一批潜力型、成长型企业,形成梯度发展的良好态势。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扶持力度,使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和提高,并涌现出一大批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规模企业,目前,全镇有13家亿元企业。按照“统一规划,企业集聚,资源共享,整体提高”的规划要求,通过工业功能区的详细规划,功能区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现有入园企业200余家,产值占到全镇工业总产值的90%,为工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马渚地处姚江上游,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江河密布,是宁绍平原有名的鱼米之乡,素有宁波“乌克兰”之美誉,全镇有耕地面积43000亩,山林面积16300亩,水域面积11000亩,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使马渚农业开发潜力巨大。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全镇已建成粮食、水产、畜禽、花卉四大农产品商品基地,全镇已建成粮食、水产、畜禽、林特四大农产品基地,实现了“龙头带基地、品牌促营销”的良好局面,大大提高了“渚山”、“舜大”、“马渔”、“龙邦”、“舜盛”、“泰夫昌”等6个注册商标的市场知名度。随着已通过宁波市验收的万亩稻米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推进,使我镇的传统农业更快地向现代农业扎实迈进。马渚镇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确定“南城北区”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安排布局,注重保持地方特色和风貌,城镇基础建设不断完善,面貌日新月异,保持了集镇环境的整洁优美,提高了人居环境质量,作为浙江省教育强镇,集镇内的马渚镇小、镇中、成职校已达到了宁波市现代化学校办学要求,千年古镇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今日马渚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群众性文体活动,更是开展的如火如荼,文明镇、文明村、文明单位和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相继深化,沿山等村的村落文化闻名全市,一大批村落文化宫的建成,活跃了群众的文娱生活。
马渚镇党委、镇政府认真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谋福利”,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农村医疗补助制度逐步健全,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积极完善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建立民防队伍,创新外口管理等方式,刑事及治安案件逐年下降,全镇呈现出社会团结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党的建设和机关干部队伍不断加强,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组建外来人口党支部,进一步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民心工程”,群众的满意度和公认度逐年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密切。“马行万里蹄正健,渚泽千年夜再兴”,马渚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浙东大地上,勤劳善良的马渚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齐心协力、携手共进,我们深信,一个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的新马渚必将呈现在我们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