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钱塘江浪潮一路拍打,最终在杭州湾注入东海。而在东海之滨,一座美丽而璀璨的新城,携江河之气势,含大海之胸襟,正在冉冉升起。她就是独山港——浙江省级经济开发区、嘉兴地区唯一入选省中心镇示范试点乡镇、嘉兴市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2003年,与上海接壤的12.6公里黄金海岸线,进入平湖市领导的视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潜力无限的发展空间,让独山港迎来了发展的先机。这一年,杭州湾滨海开发区正式成立,开启了独山港的发展征程。
2009年12月,平湖市委、市政府站在接轨大上海、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撤销原全塘、黄姑两镇建制,新成立独山港镇,与独山港区合署办公,按照“区镇合一、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运行。“撤二建一”,不仅让独山港成为平湖市“最具潜力、最具活力、最具爆发力”的区域,更给予了她由“镇”向“城”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
2014年8月,独山港区正式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更名为“浙江独山港经济开发区”;12月,独山港口岸开放通过国务院审批。在“以港兴市”战略的引领下,独山港扬起“构筑大平台、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的风帆,全力打造海洋经济主平台,焕发出东方港口城市的独特魅力与生机活力……
【书记访谈】
“以港兴市”
建设现代化港口新城
访浙江独山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戴建忠
记者:作为嘉兴最年轻的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独山港发展具有哪些优势?
戴建忠:独山港具有相当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区位上,独山港地处上海、苏州、杭州、宁波四大城市菱形对角线交叉点,在“一小时经济圈”内,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对外交通便利,具备完善集疏运条件,拥有杭浦高速、乍嘉苏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高速公路以及杭平申线等内河航道,构筑了具备海河联运、海陆联运的立体型、现代化区域综合运输网络,为对外开放和招商选资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资源禀赋上,独山港拥有得天独厚的岸线、腹地以及滩涂资源,完全具备建造内河港与海港相联运、泊位大中小配套、港口功能齐全的综合性深水港区的基本条件。口岸开放批复岸线15.2km,17个泊位(带项目泊位),其中目前可建港岸线长12.6km,前沿水深-15~-13m,可建造3~5万吨级码头泊位43个,已建成万吨级以上码头9个,2014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384万吨。岸线以内有宽阔的陆域,现有围堤至老沪杭公路陆域纵深达700~1200m,为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四大”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要素保障。
“面朝大海、背靠上海”,独山港积极发挥与上海零距离接壤的区位优势。一方面,大量上海企业来独山港落户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深化“与沪接轨”战略,长期在上海驻点招商,积极承接来自上海的主导产业。
记者:产业是一个小城市发展的灵魂。独山港有着怎样的发展定位,目前的产业是如何布局的?
戴建忠:从当初的平湖市杭州湾滨海开发区到如今的浙江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独山港已经走过了10多年的拼搏历程。在这过程中,独山港的发展定位、产业布局越来越清晰,通过牢牢把握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有利契机,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浙北大型临港工业集聚区、杭州湾北岸重要物流中心”的战略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平湖海洋经济发展和独山港新一轮开发建设。
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独山港是上海洋山港的重要配套港。目前,上港集团独山港集装箱码头,承接了杭嘉湖地区大部分外贸标箱。去年,港口吞吐量达到了9万标箱,随着口岸开放,今年迎来新一轮阶梯式增长。打造浙北大型临港工业集聚区,主要是利用港口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目前,独山港已经成为平湖市临港产业的主要集聚区。建设杭州湾北岸重要物流中心,借助上港独山码头、浙能煤炭码头、中航油、嘉港物流等龙头项目,加快产业配套服务建设,特别是加快推进省市共建独山港综合物流园建设。
记者:独山港在“产城联动”、“产城融合”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与实践?
戴建忠:在“产城联动”、“产城融合”上,独山港提出了“港产优先、港口适度、港城适时”的发展思路,将港产发展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独山港坚持引进符合港区产业特点的大项目和优质的中小项目,让产业更加集聚,吸引更多的人来港区工作、生活。同时,围绕“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以独山港城为中心,通过征迁与农房自然集聚并举的形式,逐步把老市镇的人口与第三产业向新城集聚,积极引入新的服务业态。经过5年的建设,目前新城的框架已具雏形,绿洲花苑、龙吟花苑两个新社区已经基本竣工并部分入住,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也相继破土动工。同时,以全公亭、虎啸桥、周圩三个集镇为支撑点,提升生活次中心功能,进行辐射带动。
记者:您对独山港的未来有着怎样的规划?今后一个时期,围绕小城市培育,独山港将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戴建忠:独山港的发展任重道远,首先要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加快规划编制,全力完成独山港经济开发区战略发展策划编制,明确港区发展定位、配套设施和产业定位等方向。下一步,围绕小城市培育工作,独山港将以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口岸开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抓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培育建设独山港大平台,推动港产的跨越式发展,从而不断加快港城建设。以港口为龙头,以港产为重点,以港城为亮点,坚持“绿色GDP”,依托“连沪临港”的区位资源,以集群化、集约化、高端化为发展导向,加快临港先进制造业发展。抓好平台建设,加大征迁力度,特别是要加快道路体系、港口、绿化、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港城建设步伐,提升独山港的整体形象,扎实推进港区新一轮开发建设。
【观察与思考】
“三港联动”驱动小城市发展新引擎
每一次海浪的冲刷,都蓄积着无限的能量。汹涌澎湃的大海,是大自然赋予独山港这座小城市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以海为生,以港兴城。10余年来,独山港秉持“滨海开发带动”战略和“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坚持“港产优先、港口适度、港城适时”的发展思路,构筑大平台,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发展大物流,打造新港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在“港产、港口、港城”的“三港联动”中,在发展海洋经济的无限前景下,独山港区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走在人前、干在人先,在不断的拼搏与进取中,创新驱动着小城市发展的蓝色引擎……
临港产业不断集聚发展
围绕海洋经济功能布局和产业导向,独山港区坚持“港产优先”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区位和港口资源优势,建设浙北先进临港工业集聚区。港区以重型化、高新化、集约化为发展方向,积极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推进大创新,大力发展以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的临港产业。去年,签约华山新材料、大唐风电等项目12个,引进外资1.6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28.8亿元。截至一季度,已完成合同外资5500万美元,引进市外内资5.3亿元。
临港石化产业以完善C3、C4产业链为重点,以新材料、新能源为配套,全力打造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目前,已有卫星能源、平湖石化、传化集团等大项目入驻。现代装备制造业以发展整机制造、汽车零部件、风力发电为主。去年,独山港区工业生产性投入36.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92.4亿元、增长28.5%。今年一季度,工业生产性投入8.7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9.7亿元,同比增长11.5%。
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极具潜力的腹地经济,独山港区统筹港口物流产业发展。以省市共建独山港综合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发挥上港独山码头、中航油、浙能煤炭码头、嘉港物流等已落户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去年服务业投入达19.3亿元,同比增长25%。今年,浙能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工程、独山港区化工品仓储物流项目等12个项目,被列入《2015年度浙江海洋经济发展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计划》。
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积极推进港城基础设施建设。一大批重大交通、能源、水利等项目已经建成,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明显改善。“四横八纵”疏港路网格局基本形成,东西向有东西大道、中山路、老沪杭公路、海河路,南北向有独新公路、凤舞路、引港路、滨港路、海港路、振港路、兴港路、白沙路。基础配套日渐完善,化工公共管廊一期、特勤消防站、工业水厂、二级污水管网等已竣工投入使用。今年将完善产业基础配套,加快化工公共管廊二期、化工公用码头、内河港池及水、电、蒸汽、天然气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村镇道路和桥梁建设,启动横塘港公路改造提升工程。
加快建设海河联运体系。外海港口方面,将独山港A区3号中航油码头、独山港区粮食码头B28号泊位、浙能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等外海码头建设作为打通海河联运的重点。内河运输建设方面,累计投入3.3亿元。目前,独山港区Ⅱ号内河港池项目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该工程总投资估算4.7亿元,建设500吨级泊位23个,开挖内河港池连接浙能嘉兴独山煤炭中转内河港池的通航航道约680米,年设计吞吐量475万吨。
滨海新城形象不断提升
有序推动征迁安置工作。根据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计划地稳步推进征迁安置工作。重点抓好基础设施、项目落地、社会事业和搬迁安置涉及地块的征迁工作,5年来共搬迁2413户。已建成龙吟花苑、绿洲花苑两个安置房小区,正在加快建设文丰花苑,总建筑面积达57.65万平方米、共4726套。合理布点农村新社区,稳步有序地推进农房梯度集聚,近三年新进社区建房共800户。
全面提升港区形象。以治水、治污、拆违、绿化等为突破口,加快美丽港区建设。大力实施“三改一拆”专项行动,深化“无违建镇”创建,重点实施沿河、沿路及存量违建、码头堆场的分类处置和拆违改造。深入实施“河长制”管理,力争行政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优秀。深化畜禽减量提质,严把养殖关,防止反弹,加大对养殖污染物排放处理力度。深入开展“四位一体”长效保洁工作,大力推进绿化建设,计划投入5800万元,主要完成中山路一期绿化工程、生态防护林工程、九大路口结点绿化改造提升工程。
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项目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两个中心”建设。项目服务中心实施“一站式受理、一条龙办理、全过程服务”,实现由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零碎服务到合力服务、低效服务到高效服务的转变,全力打造“港区速度”。完善教育设施,全塘幼儿园新建、黄姑中心小学扩建、全塘第二小学一期工程等完工并投入使用。统筹推进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举办海洋文化节,形成海洋文化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