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以前,破旧的三格式粪坑散发着恶臭。今年村里重新治理生活污水后,没有臭味了。”昨天上午,干完农活的桐乡市河山镇堰头村村民姚雪根在菜地旁的沟渠里洗手,想到家里的污水经过处理,变成如此清澈,老人连连称赞,“党和政府给我们办了件大实事啊。”
姚雪根家位于堰头村的新村集聚点,这里集聚着油车头组与空积浜组的17户村民。沿着村间绿道往前,一排排别墅映入眼帘,一口口水井边,几位大姐正在洗涤衣物,很难想象这里过去会散发阵阵恶臭。
“以前这个井水都是臭的,哪敢用啊。”姚雪根说,四五年前,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也是按照三格池的方法来处理,但是收效甚微。姚雪根家屋后原有的三格式处理池旁,埋在土中的白色PVC管材已被压成扁平状,管子也早被堵住。“这个池子没用上一年,就荒废了,污水直接就渗到土壤里,井水都发臭。”
市农办工作人员吴建勋介绍说,据统计,以每户4口人计算,每户每天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在半吨左右,这意味着堰头村17户村民每天要对外至少排放8吨污水,由于未入池处理,其污染就可想而知。
类似堰头村的教训还有很多,这也鞭策着市农办寻求最接近一劳永逸的办法。为此,市农办严格按照“建得成、管得好、用得上”和“一次建设、长久使用”的要求,主动出击,积极听取管材加工企业、化粪池生产企业的意见,经过多方考察,严格确定选材的质量标准,技术参数,根据材料的使用范围来筛选材料,放弃使用PVC管材,选择了连接可靠、耐化学腐蚀、耐老化、水流阻力小的PE管材。
“做管材这么些年,遇到有这样严苛的要求还是第一次。”作为管材供应商,浙江先锋机械有限公司管业公司总经理钱琛祥说,市农办还要求其采用全新原料,并采用原料封存对比的办法控制管材质量。
凤鸣街道路家园村是第一次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以前都是采取“土办法”。听说要处理生活污水,许多村民欣喜不已,却又担心管材质量不过关。村民沈金荣指着地上一堆PE管告诉记者,当大家伙看到这些管材从4米多高的货车上扔下来都“安然无恙”的时候,之前所有的疑虑就一下子打消了。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牵涉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的民心工程。在桐乡市农办主任郭林江看来,要做到工程优、运行好、群众赞,就必须以过硬的质量赢得百姓的支持,解决豆腐渣工程。今年初以来,市农办在全市12个镇(街道)开展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倾听百姓呼声和想法,在实践过程中,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赢得了百姓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