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5月1日,洞头电厂建成并正式送电,北岙街第一次有了电灯。
洞头刚解放时,人民群众的照明,用的还是煤油灯,一些偏僻渔岙的贫穷人家,甚至还在用菜油灯。县委、县政府建立后,面对百业待兴的局面,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电力工业的发展摆在优先安排的位置,多次与工商界人士磋商,建立发电厂。
电厂建厂计划书
1954年初,县工商联副主委、热心工商事业的叶涵真先生,向县政府递交了申请报告,提出要设法自筹资金,联系合作方,共同兴办洞头电厂,申请报告还另列了详细的计划书。报告很快得到批准,县政府请叶涵真先生出面同永嘉方面的代表洽谈,共同创办“洞头县电厂”。经过双方协商,达成了合作协议:永嘉方面负责投资一台12.5千瓦的发电机组,并配带技术人员;洞头方面,选址北岙镇后街原“大德行”的两间旧房作为新建厂的厂房,并负责筹集资金6000元人民币。
叶涵真先生曾在香港经商、生活过一段时间,对于电力在工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亲身感受。他向工商界有识之士宣传电气化的优越性,讲自己在香港使用电灯的情景,动员他们带资参股,为洞头电力工业的发展出力。经他发动,陈显庆、庄银、蔡永国以及陈裕万、王辉坚等人先后入股,筹足了所需的资金。股东确定后,作了具体分工,蔡永国等人负责架设外线,陈裕万负责内务管理。永嘉方面派人去上海购置设备,预定1954年10月1日发电,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周年献礼。
区公所的转呈件
1954年3月,一台旧动力和配件从上海船运到洞头,这是一台外国造30马力船用木炭车。经过几天紧张的拆洗修理,却不能启动。毛病在哪里?现场几个人都不懂这方面技术,经讨论,派陈裕万去温州请来了一位师傅,终于找到马达失灵的原因。毛病找到了,发电有希望,大家又有了信心,七八个人日夜突击加班,要赶在国庆节发电。哪知道奋战了几个日夜抢修完成,一试车还是失败。这时大家都十分焦急:一来是筹措到的6000元已经用光,并且超过原预算,高达9000多元;二来是大半年时间,大家忙里忙外,辛苦不说,工资分文未领,生活成了问题。如今设备不能用,还不知道需要投入多少钱,一些股东思想开始动摇,永嘉来的4个人更是想退股不干。
是坚决办下去,还是半途而废,各奔前程?在这个关键时刻,叶涵真起了重要作用。他召开股东会议,说明了情况,鼓励大家坚持下去,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散伙,至于经济问题,由他设法解决。有了叶涵真这句话,大家又有了劲头。
后街最早电厂旧址
股东会议之后,叶涵真将自己办的“复兴水产购销处”关掉,把资金转到办电上来,这样,他个人的投资共10000多元,所占股份达到76%多。有了钱,陈裕万再次去温州请师傅。经过请来的陈师傅鉴定,这台发电机是由旧电动机改装的,不能使用,由于外行,吃了大亏,白白浪费了一笔可观的资金。大家经过商量,决定再购买一台15千瓦发电机。陈师傅为了帮助洞头电厂安装,还动员了他爸爸、徒弟来洞头一起干。经过努力,终于在1955年4月安装就绪,试车成功,决定“五一”正式发电。
一年多来大家东奔西跑,历经千辛万苦,饱尝了创业的艰辛,眼看就要成功发电,心情特别激动。“五一”那天大清早,大家提前来到电厂,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县府有关领导也来了。这次试车一次成功,北岙街第一次出现电灯,到处是欢声笑语,说是洞头海岛终于有了电灯,真是新中国,新洞头,新气象。
老电厂厂房
洞头电力事业创始人叶涵真先生,我县知名爱国爱乡工商界人士,1910年出生于原洞头乡岙内(现为东屏街道洞头村)。叶家世代经商,他在读了几年私塾后即辍学,协助家庭经营渔行商务。曾随朋友赴香港开办公司,以所分得的利润寄回家乡兴办教育。后因侄子叶子嘉从事党的地下工作遭敌人杀害,他从香港返乡后率全家居住温州。1952年洞头全境解放,他受区政府重振水产行业的邀请,欣然回乡,创办“洞头复兴水产购销处”,开展水产品的收购、加工、销售业务,对当时恢复渔业生产,发展经济,起了较好的作用。1953年为首创办洞头电厂,任厂长,历尽艰辛,终有所成。曾被选为洞头县工商联主委、洞头县人大代表、温州市人大代表,担任过浙江省政协委员。1971年3月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