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先行先试的浙江,垃圾分类从城市走向乡村,实现普遍深入推广。目前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走在了全国前列。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实践,不少地方做法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人民日报:做好垃圾分类 推动绿色发展

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

观察:浙江要来一场垃圾革命 各地都有哪些“妙招”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决策部署,到近年来的美丽乡村建设,浙江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任接着一任干,把垃圾分类处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由点到面,从城市走向乡村,实现普遍推广。

这项工作浙江22地获优秀!你的家乡上榜了吗?

近日,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了2018年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单位名单。其中,优秀设区市4个,优秀县(市、区)18个,良好设区市7个,良好县(市、区)18个。

居民垃圾分类 垃圾智能分类 大件垃圾处置 垃圾分类奖惩 宣传垃圾分类

Q:垃圾分类重在源头,居民自觉垃圾分类是第一步。如何才能让人们方便、快捷地进行垃圾分类?

A:小区撤桶并点、集中投放

—— 宁波市海曙区西河小区

  西河小区建造于1997年,有居民420户。小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整个呈正方形,原来的28个桶位均匀分布在小区的各个角落。去年8月份,为响应垃圾分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社区与西河小区业委会商量,决定把28个桶位合并成了2个,分别设置在小区入口及小区的中心地段集中投放。刚开始,有部分居民表示不理解,认为这样做反而不卫生,如果物业打扫不及时的话,可能会造成垃圾成堆的现象。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得到了大多数居民的支持和理解,垃圾分类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A:“两级四分法”打造垃圾分类“浦江样板”

—— 金华市浦江县郑家坞镇

  浦江按照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总目标,率先在郑家坞镇开展垃圾分类试点。

  郑家坞镇探索形成了简便易懂且高效有序的“两级四分法”模式(“两级”是指农户一次分类、保洁员二次分拣,“四分”是指先分会腐烂垃圾和不会腐烂垃圾,再将不会腐烂垃圾分为可卖垃圾和不可卖垃圾),实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全镇垃圾分类人口覆盖率达100%,分类正确率达95%以上,垃圾减量率达到50%。

A:“桶长制+”让垃圾不再乱来

—— 嘉兴市桐乡市乌镇镇

  乌镇镇南王村在推行垃圾分类过程中推行了“桶长”制。桶长其实就是垃圾桶负责人,一共分为三级。

  通过村民组的“自治”推举,由村里的网格长和村民们的大家长——村民组长担任一级桶长,具体负责该区域的垃圾分类工作;二级桶长由每个村民组内选出来的乌镇管家、乡贤、妇女组长等担任,按弹性轮值原则,每月一次对责任区内的垃圾桶进行检查,并做好实名制记录与宣传监督工作;三级桶长由保洁员担任,每天定期检查分类与投放情况,此外负责各类桶的日常二次分拣、保洁以及对分类桶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A:“三色”垃圾袋分门别类

—— 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

  余杭街道每个住户的家里都放着至少三个垃圾袋——绿色的用来放湿垃圾,蓝色的用来扔干垃圾(即可回收垃圾),黄色的用来扔受污染及不可回收的垃圾。前端分类做好后,运输中转环节也杜绝了垃圾“混装混运”,基本实现“绿桶绿车、黄桶黄车”分类运输,而可回收垃圾余杭引入市场力量进行回收处置。

Q: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加速发展,浙江探索"互联网+垃圾分类",都有哪些智能化设备,提升了垃圾分类执行效率?

A:自动压缩、语音提醒 智能垃圾桶投放

—— 嘉兴市桐乡市乌镇景区

  目前,乌镇在西栅景区、环河路、乌镇街等几个镇区关键位置共配置了6个智能垃圾桶,每个智能垃圾桶外部共设有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电池投放口和烟蒂投放口四个分类投放口。

  垃圾桶的顶部是太阳能板,该垃圾桶的语音提醒功能、投放口的自动开关功能均由该太阳能板直接提供“能量”。待智能垃圾桶中其他垃圾投放口内垃圾容量达到90%时,该垃圾桶将开启自动压缩功能对垃圾进行自动压缩,以提高智能垃圾桶的承载能力,防止出现垃圾桶满溢的现象,容量可达传统垃圾桶的五倍。

A:建立“一户一桶”的垃圾溯源机制

—— 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

  余杭街道按照“一户一桶”的要求,通过在垃圾桶中植入芯片或两维码的方式,实现垃圾桶和每户的精准绑定。同时实行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公示机制,由垃圾清运公司与保洁人每天对每户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评分,按月予以公示。

A:AI视频智能识别垃圾乱堆

—— 杭州市拱墅区小河街道

  去年4月,小河街道与中电海康集团合作,引入AI视频智能识别技术:街头巷尾的摄像头,能对单车乱停乱放、路边摆摊、垃圾乱堆等不文明行为或违规行为进行识别,并自动报警推送给相关工作人员。

  该监控系统后台储备了70余万个模拟场景,凡是出现与模拟场景相符的情况,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出来,准确率高达90%以上。同时,系统可自动分析各种被记录行为的历史态势,生成日报、周报、月报,为城市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A:“市场化—实名制—积分制”推进源头分类

—— 绍兴市诸暨市

  诸暨市通过引入市场化服务,用“三位一体”(市场化、实名制、积分制)模式推进垃圾源头分类,率先实现全民源头分类“互联网+”模式。

  全程“市场化”:在源头分类环节,从“宣传→取袋→投放→巡检→评估”全程引入市场化专业队伍,定向宣传指导居民分类;建立信息实时共享平台,精准发现、解决问题,提高源头分类准确率。

  全域“实名制”:采用“一户一码”的方式,利用垃圾袋绑定用户信息,提升居民分类自觉性,方便企业二次精准宣教,奠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并为今后的执法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全民“积分制”:在实名制的基础上,诸暨市财政专门切出资金用于积分兑换线下消费,居民可利用分类“自拍”、巡检打分等多种途径获得积分,使市民潜移默化养成了主动分类的习惯。

A:智能厨余垃圾循环处理

—— 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

  只需一键操作,餐厨垃圾便可实现固液分离,残渣粉碎沥干回收,液体废油两次过滤,变废为宝。杭州南星街道馒头山社区的百穗老年食堂,迎来智能厨余垃圾循环处理器,师傅们将餐厨垃圾倒进一台循环处理器,短短几分钟,垃圾被分离成固、液、渣三类。一举实现污水排放达标准,环境整洁蚊蝇少,厨余垃圾有收益。馒头山社区也成为杭州第一个实现厨余垃圾智能循环处理的社区。

A:“考垃”APP助力垃圾分类

—— 金华市东阳市湖溪镇

  针对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分类之后的处理也不够有效等难题,东阳湖溪镇专门开发了“考垃”APP平台,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相关人员串联起来,实行智能化、社会化、规范化管理,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垃圾分类自查照片上传,经后台审核合格,赚积分,可兑换商品,年终可兑换现金。

Q: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回收成本高,利用价值小,成为人们的棘手问题。处置这些“大家伙”都有哪些方法?

A:全面推广“虎哥回收”模式

—— 杭州市余杭区

  2017年“虎哥回收”模式在余杭全面推广,居民在家中派单、“虎哥”上门、物流车回收、总仓分拣,最终完成资源再生……短短两年多时间,这条垃圾分类“高速公路”已打通余杭垃圾分类的“最后一公里”。去年,“虎哥”共回收干垃圾5.71万吨,95%以上实现资源化再生利用。目前,虎哥回收服务站在余杭有151个,每天有500多名“虎哥”奔波于全区378个小区。

A:大件垃圾直接破碎

—— 台州市温岭市

  去年4月,温岭环卫投入35万元采购了温岭首台大件破碎机,解决大件垃圾难处理问题。目前,温岭全市的大件垃圾集中在洋河中转站内处理,日处理量可达五六吨,处理后的垃圾将运往垃圾焚烧站发电使用。

Q:2018年4月,《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实施,意味着垃圾分类从鼓励变为强制。现阶段,都有哪些奖罚机制实行垃圾精准分类?

A:“垃圾分类+便民超市”跨界合作

—— 嘉兴市平湖市

  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升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平湖市积极探索“垃圾分类+便民超市”的跨界合作模式,遵循“分类可积分、积分可兑换、兑换可获益”的理念,将生活垃圾分类与便民超市有机结合,打造出市民垃圾分类与超市互惠共赢的新局面。

A: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

—— 温州市乐清市淡溪镇

  乐清市淡溪镇梅溪村,每个农户家门前都放置分类垃圾桶,区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经村民代表大会投票,“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采取“奖罚分明”制度。一整年没出现垃圾分类不合规的,发奖励金;混装垃圾的,被发现第三次就停水两天。

A:首创“绿色垃圾兑换银行”

—— 杭州市淳安县富文乡

  富文乡首创“绿色垃圾兑换银行”,走出一条乡财政可承受、村民可接受、面上可推广、有效可持续的农村垃圾分类新路子。

  村民将塑料纸、瓶类、烟头、旧电池、旧衣服等废弃物每周二定时送到村兑换点兑换积分。积分存入农户的绿色环保存折,凭积分可到各村及集镇指定商店兑换商品,并可兑换邮寄快递、理发、换取煤气等一系列便民服务。这家“银行”一经推出就受到村民的普遍欢迎,家里堆着的杂物和要丢掉的垃圾成了宝贝,分类回收好就成了银行的积分。

A:绿色积分助力智能化管理

—— 嘉兴市平湖市当湖街道

  平湖市当湖街道运用“互联网+”建立绿色积分账户,实现农户源头垃圾分类的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为农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分类服务以及更加简单易行的分类体验。

  “垃芬宝”是一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平台,主要分为垃圾分类、环境整治和平安之家三个类别,通过“互联网+”为农户建立绿色积分账户,由村里落实人员对农户进行评分,具体评分细则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制定。每次评分后,每户人家可根据发放的积分卡上网查询得分情况,也可以在村务公开栏查看。同时,累积的积分能够兑换物品。

Q: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至关重要,这离不开日常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各地都有哪些形式创新,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A:宣传倡议 让垃圾分类成新风尚

—— 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

  德清县新市镇通过快板舞蹈、童谣、亲子秀制作表演等,向广大居民发出强有力的宣传倡议,呼吁形成垃圾分类新风尚。刘国芳是新市本地的一位年轻妈妈,用最常见的塑料袋等材料,做出了一身环保漂亮的时装。

33.png

  为了让垃圾分类行动真正落地,新市镇还专门成立了四支队伍。其中,“循小青”宣传队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引导、督导工作;“古镇蜜蜂”分拣队做好垃圾分拣工作;“孺子牛”巡讲队是一支以教师为主的巡讲教员队伍;“桶管家”阿嫂队以各村(社区)妇女为主力,进行入户指导、桶前指导等。

A:寓教于乐 “扑克牌”上印制垃圾分类信息

——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东湖街道

  临平、东湖街道在垃圾分类的宣传上可谓“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连扑克牌上都能印制分类信息,娱乐的同时又顺便学习了分类,别出心裁,也真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除了“扑克牌”这个创意,临平、东湖街道还接连推出印有具有垃圾分类信息的纸袋,定制可移动性的广告宣传海报和滚动播放的电子广告牌等。抓人眼球的宣传画面,打动人心的宣传标语,都是临平、东湖街道宣传的不二法宝。

A:将垃圾分类内容列入中小学课程

—— 湖州市长兴县

  长兴县将垃圾分类等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列入中小学课程,通过“小手拉大手”,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从而带动家庭、带动家长、推动社会,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利用、分类处置,促进生态文明、低碳生活。

浙江城镇网出品 策划:范波 统筹:陈丽丹 记者:甘居鹏 赵明杰 编辑:徐光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2019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