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王江泾镇范滩村的围河是今年新排查出来的15条黑河、臭河之一,近日,记者来到范滩村,全长1.7公里河道内的水草已经清理干净,河道两旁的树木也都修剪整齐,不时有保洁员在沿路、沿河清理。
“这条河从三四月份就开始清理,冲刷河床淤泥,将河道两侧、河底生活垃圾等彻底清除干净,以最大限度改善河道水质状况。每天不去河边转转啊,心里就不踏实。有时候时间紧,也会在上下班的路上或者是中午休息时间去河边走走看看,一旦发现问题,也可以及时解决。”围河村级河长阮士良一边检查河道,一边告诉记者。
自去年全镇上下“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王江泾镇完成90条垃圾河、黑河、臭河整治,实现了“清三河”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并获得全省“五水共治”先进集体、治水美镇浙江样本50强、工业治污第一名等成绩,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也实现从合格到优秀的跨越。“今年,为切实巩固河道整治成果,进一步提升全镇水环境质量,我们采取了好中找差,进行排查扩面整治,又新增加15条相对差的黑河、臭河的整治任务,目前已进入尾声,力争5月底完成整治。”王江泾镇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我们在全镇区域河道推行全方位网络化长效监管机制。河长只是这个网络化中的其中一个环节,我们的网络化管理首先是全村所有河道实行条条有河长,根据自然村的分布情况,划分成若干个自然区域单位,由三老监督员进行监督,各个自然区域单位内的每一条河道落实一名党员、组长或有责任心的村民担任一线监督人员进行监督,这也是我们这个制度的精髓所在。”
据了解,王江泾镇的这套全方位网络化长效监管机制讲究的就是环环相扣,每一道每一层都有相关人员监督。首先是镇治水办对全镇河道进行监管,其次是镇机关有关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全镇河道实施监管。而后各村(社区)对各自区域范围内所有河道进行监管,再由村(社区)干部和“三老人员”分别实行分片区责任包干,实行镇、村(社区)河长、责任人(执行河长)和责任单位对各自河道的长效管理负责。为了让网络化更加清晰明确,各村(社区)每条河道还落实一名热爱治水工作,有一定责任心的党员、村民组长或村民作为一线人员进行具体监督,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系统监管网络。
“按照河道水质相对清澈,无黑、白、黄、绿、臭现象,无淤泥发酵漂浮等;河面清洁,无漂浮物、无成块水草浮萍,船只停泊规范;河边整洁,河边及沿岸两侧10米内无工业污水排放、无垃圾、无瓜果棚架、无树枝柴草、无茅坑、无家禽家畜养殖棚舍、无网栏、无布栏、无黑臭水沟(池潭)等;河中水体顺畅,无沉船、无树枝、无木桩、无网栏、无布栏)等其他障碍物;河道公示牌完好等要求,镇治水办每月不少于2次对全镇河道进行随机监督检查;镇机关有关职能部门每月不少于1次有所侧重地对全镇河道进行检查;镇级河长每月不少于2次、村(社区)河长(包括非河长制河道)每周不少于1次进行巡查;各村(社区)干部对各自的河道片区每周巡河不少于1次;各村(社区)‘三老监督员’对分工包干片区的河道,巡查每周不少于2次;一线监督人员每天检查1次。”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