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编者按:王江泾镇位于江浙交界处,北与吴江盛泽镇一桥相连。该镇以强大的民间投资为动力,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全镇拥有6000多民营企业,行业结构已形成纺织、化纤、印染、植绒、箱包、塑筑等。其中纺织业是支柱产业,占经济总量的90%。以其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代表着当今织造业的最新工业技术水平。
【主持人】:我是浙江城镇网的记者朱丹卉,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王江泾镇的陈天荣书记,陈书记您好!
【陈天荣】:主持人好。
【主持人】:小城市试点一周年王江泾镇在实现由“镇”到“城”的转变中都取得了哪些可喜的成绩?
【陈天荣】: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来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要求,所以我们做了几个规划:
一个就是做了一个127万平方公里的权益规划。这个权益规划就是贯穿了整个王江泾在未来五年到十年,如何发展王江泾的小城市,如何发展我们的产业,如何统筹我们的城乡,这么一个规划;第二个就是做了我们20平方公里的湿地规划。这个湿地规划就是以运河为中心,运河以东怎么来拓展新的湿地新城,运河以西怎么样来发展商贸服务业。
第二个事情就是我们怎么把基础设施建好。就是水、电、路、气、教育、卫生这些最基本的基础设施,我们把它做起来。所以我们去年总共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25个亿,排了75个项目。
第三个就是我们怎么样来做好产业。所以我们去年在加大三方面的产业发展:一个就是把我们的纺织业从服装纺结构调整为产业纺和家纺。第二个我们纺织业当中产业集群做的非常好,从去年开始我们已经引进了化纤丝,从原料开始有了,而且还有了两个品牌服装企业,产业链拉长了,产业集群的文章做好了,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第三个就是我们纺织业做了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文章;产业上第二个就是我们怎么来培育新型产业。王江泾原来主要是以纺织业为主,90%都是纺织业,这个对我们产业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如果纺织业不行怎么办,那么你的增长点就没有了。所以我们培育机械、家具、沙发,这一块去年的销售势头非常好,而且产业的前景也很好。今后我们想未来五年当中,新兴产业比重要占到40%,这样的话我们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使我们的产业更具有竞争力;第三个产业当中我们就是发展三产服务业。王江泾的三产服务业主要是三篇文章,我们去年做好了。一个就是把王江泾的南方纺织城打造好。去年我们的实体交易达到了69个亿,网上交易达到了39个亿,市场的税收也实现了1980万,是第一次突破了2个亿。第二个就是我们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去年我们6个楼盘,36万平方米的商业住宅房全部卖光。第三个就是莲泗荡的旅游业。去年到王江泾来旅游、祭祀的人达到40多万,门票收入就实现了1000万。
然后就是我们的人口集聚也不断地在加快,去年我们人口集聚大概达到了6000多人,它的途径主要是几个方面:一个就是把农民的房子拆掉居住到集镇来,这个通过“两新”的手段来做,第二个通过房地产业,然后再一个就是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所以我们在做人口集聚的文章时去年也跨出了一大步。
第五个就是我们加大了改革创新的力度。我们的审批中心、综合执法中心、社会保障、土地贮备、应急维稳五个中心,我们四个中心都基本上建好了,这样的改革力度对我们小城市的社会管理、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的制度带来全新的改变。
【主持人】:王江泾镇在小城市建设过程当中,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农村现代商贸流通的新途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被评为“浙江省首批城乡统筹现代商贸服务示范区”,对于这一荣誉,请问陈书记您是怎样看待的呢?
【陈天荣】:因为江苏吴江盛泽这个地方经济非常活跃,所以我们跟他要错位发展。他搞工业,王江泾搞商业。那我们商业怎么搞呢,第一个就是把我们的市场做繁荣,而且我们交易的是原料和特色布,跟江苏盛泽的东方市场错位,它主要是以白布为主。这样的话我们两地经济发展、结构分工都有自己错位。第二个就是我们怎么样把商贸综合体建起来。我们去年招商招了一个佳源广场,投资8个亿,建设的面积达到17万平米,这个商贸综合体对未来王江泾的商贸业、服务业的发展将会带来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第三个就是通过网船会,民族文化跟运河文化这两个文化为底蕴,把我们王江泾的湿地文化展示出来。
【主持人】:不久前《王江泾镇小城市培育试点户籍制度》已经正式出台了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政策呢?请陈书记您为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
【陈天荣】:实际上我们也是在改革当中探索三方面:一个就是我们怎么样在外来人口当中能够把他留在王江泾。因为王江泾外来人口比较多,那么5万外来人口不可能全部住在王江泾,他这里边的结构身份有很多,我们想把比较高端的,长期在王江泾有职业的,而且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留在王江泾。第二个就是当地的农民,当地的王江泾常住8万人口,住在集镇上的人现在还不多,将近在3万1000到3万2000人口左右,还有5万人在农村里面,要往小城市的核心区域里面来,那么我们就不改变的他的身份,既能够享受到农村的土地承包、宅基地政策,包括一些计划生育的政策,又能够到城市里面来享受公共产品。第三个我们通过房地产业和“两新”建设两个工程的推动。这样使得王江泾的老百姓自然而然地到镇上来。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王江泾镇深入实践小城市攻坚年之后,在构筑发展平台做大做强产业的基础之上,坚持大手笔投入、高标准建设,加快了重大项目的城镇相关配套项目建设工作,那么目前这些项目的工作都进行到了什么程度呢?
【陈天荣】:项目我们今年排了一下,1000万投资的项目有42个,42个项目总的投资量在27个亿左右,有一产、二产、三产的项目,还有我们政府性投资的基础设施的项目。比方说最近我们已经有两个项目省里通过了,一个就是我们的蓝保工业项目,投资将近10个亿,今后的销售是20个亿,这种重大的战略性项目省里已经很重视了。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文化中心广场,这个文化中心广场对王江泾老百姓来讲非常重要,他们需要精神的支柱,有文化的需求,所以这个项目省里也定下来了,把这个项目列为省重点项目。
【主持人】:为确保小城市培育试点不栽跟头、不走弯路,王江泾镇以“一把手”权利运行为核心,建设了权责清晰、决策民主、程序规范、运行公开、监督有效的“一把手”廉洁工程。这些举措的实施对于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方面有哪些帮助呢?
【陈天荣】:民主在制度上给予明确,我们叫“四重一大”——重大决策、重大投资、重大项目、重大突发性事件和大额资金,凡是这五方面的,必须是我们三套班子集体研究讨论。第二个就是我们实行了党务政务公开,就受全镇老百姓对我们的监督。再一个就是我们权利下放,一个就是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人事,我们的镇长不直接分管财政,还有我们其他的不分管行政审批,不分管项目的招投标等等。而且还有末位表态,我们在开书记会议、三套班子会议,讨论决策重大事项的时候,我们两个主要领导是最后一个发言,不定调子,让他们充分发扬民主。
【主持人】:不久前,王江泾镇被评为“中国青鱼之乡”,除了在气候、水力等天时地利的因素之外,也离不开贵镇对于养殖业的重视。那么王江泾镇在发展标准化养殖业的道路上是如何做的呢?
【陈天荣】:青鱼确实是王江泾农业上的一个支柱产业。所以党委政府非常重视青鱼的养殖。一个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把我们原来破旧不堪的鱼塘通过几年的改造,把鱼塘都建成了标准鱼塘。这个标准鱼塘既能够防病又能够提高产量,还能够保证它的质量。再一个就是我们加大力度来治理水环境,这样的话就对养殖业都会带来一些好处。再一个就是我们每年政府拿出200多万钱来支持扶持加工企业的发展,使王江泾的青鱼之乡是名符其实。
【主持人】:网船会自2009年由嘉兴市政府主办以来,已经于2010年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目前在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请陈书记为我们介绍一下网船会目前的情况。
【陈天荣】:网船会使我们的一个民族文化,它从明代的时候就开始有这么一个网船集会的活动了。我们感受到民俗文化对我们当地的文化的祭奠,对文化的传承,对我们弘扬正气,都会带来一些好的推动作用。然后再这些民间活动当中,如果政府不加以管理,不加以推进,将会带来很多的麻烦,比方说安全的问题,再一个基础设施都比较差,那么我们就政府提出来要办网船会。
【主持人】:最后请您为我们展望一下王江泾镇三年大变样以后的情况。
【陈天荣】:三年里头我们要投资将近86个亿,人口要集聚5万,建成区的面积要达到10平方公里,财政收入要达到8.5个亿,这是我们的目标。所以今年我们提出了四个年活动——平台建设年、项目推进年、效能提升年和小城市的攻坚年。一个就是把我们王江泾的五个区建设好。哪五个区呢,就是我们的核心区,我们想把王江泾的镇政府搬出去,东方路一拉通之后,那么我们这里的小城市的核心区就把它建起来了。第二个是商贸区,商贸区我们就健在南方纺织城这里,一边是南方纺织城一边是商贸综合体,这样子的话把王江泾的整个商贸活动全部带起来了。第三个是居住区。居住区就是我们长虹跟太平这两个新区。就是运河东边10平方公里,这里我们专门画出了将近1000多亩的面积,把王江泾的住宅全部集聚在这里。还有就是我们生态的旅游区。生态旅游区就是我们把莲泗荡开发出来,我们要将近投资5个亿。最后一个就是工业功能区。工业功能区是我们王江泾小城市建设的一个主要实力和载体。所以我们工业功能区分三个,南片是新兴产业培育区,中区是纺织产业的提升区,北区是我们的退二进三区,所以我们这五大区一建好的时候,就是王江泾整个形象都竖起来了。第二个就是把我们的产业做强做大做优。我们三年当中要打造“中国织造名镇”、“江南湿地新城”跟“浙北商贸重镇”。第三个就是怎么来加快我们的人口集聚,我们目标是三年集聚到5万人口,我们更想把这个数字有个突破。最后一个就是加快几个改革,因为我们现在在加快小城市发展当中碰到的困难也比较多比方说土地的问题,我们怎么来通过退二进三,通过我们的土地综合整治、来破解这方面的瓶颈。
【主持人】:非常感谢今天陈书记接受我们的采访,也非常感谢您对我们浙江城镇网工作的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