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梅家坞的农家乐前,门可罗雀。
#!time!#温州人李乐眯着眼,坐在自家的院子里晒太阳。身边,还趴着一条看门狗,已经暖暖地睡着了。
看似悠闲,实则无奈。
要知道,她可是杭州梅家坞一家农家乐的老板娘。只是,农家乐的大门,已经关了好几天了。因为实在是没生意,开门反倒要亏钱。
曾经热闹爆棚的梅家坞农家乐,近几年生意确实不好做。今年,尤为明显。用自家房子做生意的本地人,还可以撑撑看,那些被外人承包的农家乐,几乎一半以上都开不下去了。
昨天上午,梅家坞太阳很好,晒得人浑身暖洋洋的,却照不暖那一家家冷清的农家乐。
现象——
一天接不到一桌客人
开门反要亏钱
李乐以前是开厂的。年轻时,做生意赚了一票,年纪大了,就想找个地方养养老,顺带做点小生意。五年前,她看中了梅家坞的青山绿水,以每年30万元的价格,租下了一幢三层小楼。
李乐的农家乐,就开在梅家坞停车场附近,地段很好。但这两天,都关着门。
“开门反倒要亏钱,还是关门最安耽。”一天接不到一桌客人,李乐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冷清,坐在自家院子里晒太阳,原本用来看护农家乐的一条大狗,已经睡着了。
李乐说,农家乐刚刚开起来时,生意确实是好。尤其是每年四五月份,春茶刚刚上来的时候,客人排队,翻桌都来不及。
“不瞒你说,生意好的时候,我做半年,一年的房租就回来了,可现在呢?”李乐有些不甘心,“交了一年房租,却只有小半年有生意做。”
房租30万元一年,水费电费人工费,还有各种成本费,七七八八加起来,一天没生意,农家乐就要净亏近1000元。
到今年底,李乐就不打算做了。她想把农家乐转租出去,报纸上广告都登了好几回,但来问的人,一个都没有。
一半承包给外人的农家乐
都做不下去了
在梅家坞,像李乐这样开个几年,或是一年半载,甚至时间更短的农家乐承包者,有很多。当地人也都习惯了,一家家农家乐像变脸似的改换门庭。
梅家坞的村民们,都管这些承包者叫“外坞人”。今年,村民们明显感觉到,“外坞人”的脸,见得越来越少了。
沿着梅灵南路走一圈,关门的农家乐,有好几家。
梅家坞76号,是一家名为“晴朗76#”的农家乐。昨天,门也关着,订座电话一直没人接。继续往前走,同样关门的农家乐,还有梅家坞98号天一茶楼,也是无人接听订座电话。
春娟茶楼倒是开着门,店里有几桌生意。老板娘孙春娟,是本地人,在梅家坞做了16年农家乐生意,也算是看透了这些“外坞人”的起起伏伏。
孙春娟说,梅家坞农家乐,生意好的,也就沿街的这么30来家。最多的时候,有将近一半的农家乐,都被外面的人承包去做生意了。
“现在不行了。”孙春娟摆摆手,对外承包的这些农家乐,最起码有一半已经做不下去了,老板都在想办法转租。
被承包的农家乐生意做不下去了,李乐心态还算好,笑着说,“还不都是八项规定堵住了公款消费的嘴”。
李乐坦言,外行人都以为每年春茶上市之时,便是农家乐爆棚之日。其实,往年到了年底,农家乐也能迎来一个“小春天”。
“有些单位领导,吃惯了五星大饭店的生猛海鲜,就想换换口味,到农家乐来吃点土家菜,有时候发票都不够用。”李乐直言不讳,却也一脸无奈,“现在一年下来,发票本都用不完。就算是有单位来吃饭,也都是自掏腰包,不需要开发票。”
很多来梅家坞承包农家乐生意的“外坞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以前,农家乐白天闹猛,晚上也不关门。尤其是到了年底,规模大一点的农家乐,生意可不比市区一些大酒店要差。单位宴请,团拜会,搞活动,甚至年夜饭,场场爆满。白天喝茶打牌,晚上继续吃饭,农家乐都是提供一条龙服务的。
“自从‘八项规定’后,整个餐饮大环境都不如以前了,更别说农家乐这些小喽喽了,日子更加难过。”
据杭州市西湖景区农家乐休闲业旅游协会统计,去年西湖景区内有农家乐茶楼502家,现在已经缩减到了400多家。其中,关门歇业的农家乐,几乎全都是外来承包者开的。
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社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外来承包者因为房租高,生意淡而经营不下去,也是正常的市场规律。而且,部分农家乐关门,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在西湖景区,农家乐并非越多越好。
杭州市西湖景区农家乐休闲业旅游协会也感受到,现在西湖景区农家乐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已经有很多农家乐正在转型升级,转型后不是说农家乐越开越大了,而是越做越精了。商业化程度不能太高,农家的乡村气息不能减少,梅家坞就是吃了这个亏,最早开农家乐,商业味也最浓。而一些星级农家乐,不仅在环境和菜品上,下足了功夫,还上网与客人互动,进行团购。
无论是本土的,还是外来承包的农家乐,如果再不创新,寻找适合自己且有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就很容易被市场所淘汰。
原因——
公款消费少了,年底没人来吃饭了
九溪丰溢茶楼的老板应锦社,开农家乐8年,是土生土长的杨梅岭村人。在他看来,承包的农家乐生意不好,主要还是老板压力大,没做好。
应锦社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
他开农家乐的房子,就是自己的家,不用交房租,没有生意,就自家烧点吃吃。承包的农家乐就不同了,一年几十万元的房租摆在那儿,一天没生意,就要亏一天的钱。首先,两个老板做生意的心态就不一样了。
没有房租压力,应锦社做农家乐生意,更像是在烧饭给家里人吃。猪肉去金华买,鸡鸭养在桐庐,蔬菜种在转塘,鱼类就去萧山钱塘江抓,还自己浸泡杨梅酒和桑葚酒。
但是承包的农家乐,就是纯粹做生意赚钱。如果生意不好,为了不亏本,交得出房租,老板很有可能就会在菜品上“做手脚”。进货时,买最便宜的,甚至劣质的,卖出时,又缺斤少两,提高价格。
“农家乐主要是做回头客的生意。”应锦社说话很实在,“你东西不好,骗得了人家一回,骗不了第二回,这样做生意,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老底子,西湖边农家乐,梅家坞一枝独秀。但现在,放眼望去,整个西湖景区,农家乐遍地开花:茅家埠、三台山、双峰村、杨梅岭,就连转塘的龙坞,也开出了休闲茶村。
特别是茅家埠一带的“茅乡水情”,比起梅家坞,离市区更近,交通更方便,又地处在灵隐上香古道的必经之路上,青山碧水相掩映,挖走了很多原先在梅家坞“蹲点”的市民和游客。
还有三台山。比梅家坞更接近西湖,视野开阔,坐在山上,天气好的时候,还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轮廓,而梅家坞,就有点窝在山坳里了。
“别说承包的农家乐没生意,本地农家乐日子也不好过。”孙春娟说,泡在农家乐里吃饭,无非就是喝茶打牌看风景,如果大家价格都差不多,客人肯定是哪里舒服,就去哪里。
而且,除了流动的外地游客,其实在杭州市民中,喜欢光顾农家乐的固定客户,就这么一拨。“客人数量增长不明显,但农家乐却从几十家发展到了几百家,蛋糕就这么一个,生意全都分散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