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旅游人文 正文

上塘河古纤道5年后再露脸 市民希望政府加以保护

2014-06-23 08:59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蒋慎敏

  #!time!#“一早就有朋友打电话给我,兴奋地说纤道又能看到了。”杭州拱墅区皋亭文化研究会会长倪爱仁,昨天一大早,就匆匆赶到了半山石祥路临丁路口的上塘河边。

  此处有一座始建于唐宗观年间的石拱桥——衣锦桥,至今仍是周边居民过河来往的首选通道。衣锦桥下,是缓缓流淌的上塘河水。平日里并无特别,只是昨天,随着河道水位的下降,衣锦桥北侧的桥墩边,浮现出一块块由大型青石板搭建而成的小道。

  这些青石板厚度为39厘米,为首的一块有3米长,其余的为1.5米长。石板搭成的小道沿着桥墩而过,延伸出十多米的距离,再远处,却依旧是被水淹没着。小道和现有的河道堤岸高度相差足有一米多,从桥上看下去,仿似漂在水面上的独立小天地。

  “这里是上塘河的上游。这几天下游善贤坝等几处河坝开闸放水,水位慢慢下降,这才露出来的。”站在纤道上,倪爱仁指着桥洞壁上留下一道道凹陷的横印——这是纤绳长期摩擦所留下的深浅不一的纤痕,摇头叹息。他说,随着河床的抬高,水位上升,这条古纤道遗址已经没入河中40多年了。只有遇到类似开闸放水的时候,才会露出来一两天,而距离上一次古纤道露出水面,已经有5年光景了。

  说起这条古纤道,周边年岁较大的居民,都印象颇深。

  “我们小时候就在纤道上乘凉,不用下水,蹲在纤道上也能捞点小鱼小虾。”60多岁的居民钱先生回忆道,这里的上塘河河道直达海宁,早年间过往运输粮食、水果的船只不断,半山是个重要的中转站。由于运河水流平缓,老人们都会跟他们讲,以前都得用纤绳拉着这些运输船只过去,也给半山带来了热闹的客流。

  “我们小时候那会儿,纤道还有30多米长,老人们则说,以前有60来米。”倪爱仁说,由于早年间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纤道多次遭受破坏,不少青石板都被拿去造房子,原先连接纤道的半山桥也被破坏殆尽,如今想起来,真是舍不得”。

  “是否能想个办法,把剩下的纤道保护起来。”钱先生家里的小伢儿已经不知道这条纤道的存在了,他希望,能采取一些保护措施,让现在的市民经过古纤道时不忘这段漕运历史。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陈丽丹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