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城镇网 > 旅游人文 正文

温州全市今年再建150家文化礼堂

2014-05-28 14:35  来源:温州网记者 姜巽林

  核心提示:目前,温州全市已建成309家文化礼堂。今年,温州市再建150家文化礼堂,并使其成为村民活动、议事、办事的“村民中心”。

    一家家文化礼堂,正成为百姓的精神家园。图为永嘉桥头梨村文化礼堂举办传统文化展示。资料照片苏巧将摄

  #!time!#南岳社区,老乐清口中的杏湾,由10个村居组成。渔猎文化是当地的主要文脉之一,千百年前,这里的人们便以海上渔猎为生。而在一年前,随着一座文化礼堂落地,这里的地域文脉开启了名为“精神家园”的新航程。

  文化礼堂建设,是温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为的是借文化礼堂之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打造温州市民的“文化地标、精神家园”。

  目前,全市已建成309家文化礼堂。今年,温州市再建150家文化礼堂,并使其成为村民活动、议事、办事的“村民中心”。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说:“文化礼堂要做好建、管、用的文章,不断提升使用率和群众参与率,既丰富农村精神文化,又巩固基层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筑牢‘红色阵地’。”

  精建——

  “精打细算”共建共享

  今年,温州市文化礼堂建设进入扩面提质阶段,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建设标准和建设规划。

  如何扩面?温州的做法是,掌着乡情的“算盘”精打细算,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闲置校舍、大会堂和文化活动中心都可以充分利用,作为建设文化礼堂的资源。一方面避免大兴土木,少花钱多办事;另一方面借力发力,激活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

  精打细算,带来量体裁衣之效,让单一传承宗族文化的祠堂变成传播先进文化的殿堂。在苍南,全县776个行政村中有多处宗祠,许多宗祠规模宏丽。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将一座座宗祠改造为文化礼堂。宗祠改建后,文化活动由乡镇文化站指导,村委会、村老人协会、祠堂宗族代表日常管理。昔日逢年过节才打开吱呀大门的祠堂,而今变成乡亲们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的“全天候”乐园。

  在品质提升上,如何实现“一村一色”、“一堂一品”?硬性植入不如潜移默化。各地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共建,结合百姓需求,在文化礼堂的建筑风格、展示内容、活动样式、模式机制等方面形成特色,让百姓共享建设成果。

  瑞安市湖岭镇溪坦村位于山区,财力薄弱,但通过村企共建,该村建起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礼堂,展示出马岩山石刻、南少林定毅拳和画帘等“梅源文化”;乐清清江镇鲤鱼山村,村民合力把文化礼堂打造成特殊的“博物馆”,里面有大家捐赠的花鼓桶、筘、年糕印等87件“老古董”;鹿城洪殿社区则将居民自办的生物标本展示馆融入文化礼堂,成为青少年学习科普知识的课堂……一座座群众共建的文化礼堂,建成后深受群众欢迎。

  巧管——

  建管结合可持续发展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好风光……”泰顺县罗阳镇下洪社区的午后,常常因这悠扬的《采茶舞曲》焕发精气神。

  在舞动的人群中,常有一位叫朱卫丰的中年女子。到社区文化礼堂帮助20多位民乐爱好者学习演奏,是朱卫丰最开心的事。平时,她还主动当起乡情乡貌的记录者,用镜头记下属于这个村子的骄傲——一位位最美人物、道德模范、优秀学子和成功人士。

  朱卫丰是下洪文化礼堂的“文化大使”。建立文化大使联系制度,是温州市今年推动文化礼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目前,全市已有300多位“文化大使”,他们不仅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经济文化了如指掌,而且能用“唱村歌、跳排舞、办村晚”等乡土文艺形式,将乡土文化送进乡亲们的心田。

  除了“文化大使”,各地还加强文化礼堂干事团、“八大员”队伍等建设,积极发挥指导员、管理员、志愿者以及当地文化骨干队伍作用,让文化礼堂“有人管、管得好”。

  在“有人管”的基础上,温州市以建管结合的方式推进文化礼堂建设,今年计划在党员人数50人以上的村、社区建立基层党校分校或教学点,在农家书屋开辟红色书柜,推广建设党报公共阅报栏(屏),鼓励民间资本和民间收藏爱好者兴办博物馆……通过一系列措施,打造一批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的“五有三型”文化礼堂。

  善用——

  精神家园凝聚正能量

  解决了建和管的问题后,更要思考的是文化礼堂怎么用。

  一场敬老礼让龙湾蟾钟村的文化礼堂人头攒动。乐声中,村民响起热烈掌声,村里的老寿星和金婚夫妇笑容满面地走上台。戴大红花、奉敬老茶,一个个温馨的敬老环节,让在座的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传承和创新百姓认同的各种礼仪,对于用好、用活文化礼堂具有点睛意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瑞怀说,文化礼堂与原有农村文化设施不同,它承载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批传统礼仪在文化礼堂重获新生。瑞安专门组织了83名专兼职文化礼堂礼仪指导师开展礼仪仪式和规范操作培训,推动春节祈福、清明祭祖、儿童开蒙、十八成人、结婚嫁娶、重阳敬老、尊师拜师、梅农祈福等礼仪活动的规范化和常态化,让传统礼仪之风贯穿全年。

  在月月主题制度的规划下,“月月有活动、天天要开门”的文化礼堂成了农村最热闹的地方;各种形式的“道德讲堂”、知识讲座也在文化礼堂里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村史大事记、成就榜、道德红榜等荣誉,在各村文化长廊里无声诉说着农村的发展与蜕变……创新开展各种文化礼堂活动,让人们在浓郁的历史沉积中回味乡情,在欢快的歌舞雀跃中感受幸福,在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中接受洗礼。

  一条以文化为核心的纽带,正在逐渐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激发出对脚下土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

微信分享 关注浙江城镇网微信
编辑:李选

相关阅读

城市观察

【城镇观察】创建“美丽河湖” 浙江打造又一张“金名片”

江南水乡美丽浙江,江河湖泊贯穿城乡。对浙江人来说,故乡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更是心中深厚的乡愁记忆。近日,浙江发布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2年),构建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以美丽河湖串联起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