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瓶画《家乡的河》获市优秀作品奖;摄影作品《古镇掠影》获区残疾人摄影展优胜奖,小品《怒放的生命》先后获得第五届嘉兴市残疾人文艺汇演一等奖、浙江省第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戏剧小品类比赛表演一等奖及创作奖,该作品还获得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戏剧小品类专场比赛三等奖……虽然成立至今才两年,王店镇“半月”残疾人文化艺术基地已经收获了满满当当的奖项,并被区政府残工委命名为全区首个残疾人文化艺术基地,同时被命名为市级残疾人文化艺术示范基地。
“半月”残疾人文化艺术基地的负责人高峰在王店镇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物。多年前的一场工伤事故让他的左手少了3个手指,这对于从小热爱艺术的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不过,他还是很乐观地接受了现实。“不能弹吉他了,就改别的呗,实在力不从心的话,还可以指导别人。”怀着这样的想法,他开始陆陆续续寻觅身边的残疾文艺爱好者。“残疾人的兴趣爱好大多有限,希望有一个平台能帮助他们打破那种不变的枯燥生活。”他说。“半月”残疾人文化艺术基地成立之前,高峰已经应聘为王店镇的残疾人专职委员,这个身份让他认识了更多残疾朋友,了解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于是,第一支口琴队诞生了,10个名额被迅速“抢占”,这个结果出乎他的意料。接着,合唱队、摄影队、书法队、写作队等文艺团队相继建立,只要力所能及,任何一个残疾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加入一个或多个文艺团队。
因为身有残疾,学习一门艺术要付出的精力总是比健全人多。以口琴队为例,从最简单的“哆、唻、咪”开始学起,夏天晚上7时到9时,冬天晚上6时30分到9时,文艺爱好者们风雨无阻,节假日都不放过学艺的机会。“我很能理解这种迫切的感受,他们太渴望能从生活中找到乐趣了。”高峰说。至于报酬,他从来不计较。
建设村肢残青年徐少明是摄影队成员,虽然加入不久,他在“五水共治”主题摄影比赛中找到了自己的艺术天地。假山村的残疾姑娘穆徐妹从来没学过音乐,从读谱开始一点一滴学习,现在已经能上台演奏了……因为有着和残疾朋友共同的感受,指导他们学艺的高峰从来不会厌烦,热情友好的态度吸引了更多残疾人的加入。
自成立“半月”残疾人文化艺术基地后,各种零散的文艺团队有了新的组织。除了学习和创作外,基地还开展了“兄弟姐妹手牵手,你帮我扶向前走”、“我行·我可以”厨艺大赛、为村(居)写春联送“福”字等各类活动。
在这样的大好环境下,更多的残疾人逐渐放下了心理包袱,从一开始的不愿意参与到后来主动要求加入文艺团队。目前基地的残疾队员达到了150多人,而人数还在增加。而很多残疾朋友学会了一项文艺技能,又参加了第二个团队的学习。视力残疾的任一多就是其中一个。57岁的任一多是基地里最年长的一名队员。他先是加入口琴队,之后又加入了摄影队学习。因为要和队员们进行艺术交流,以前从不碰电脑的他也玩起了QQ。业余时间排得满满的。用他的话来说,忙并快乐着。此外一些新居民残疾朋友也加入了其中。身有残疾的初中生刘航也是文艺基地的一员,因为办理残疾证的时候得知有这么一个免费的文艺基地,每个星期周末,都会由父亲带着从建设村赶来学习。
在高峰的这些文艺团队中,最特殊的要数残疾人写作队。因为参加的都是一些靠轮椅、躺在床上,不能自行行走的重度残疾人。虽然参与者一共只有四个人,但是高峰却执着地组建了下来,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征文比赛。在高峰的鼓励下,参加写作队的残疾队员开始尝试写起了小小说、散文。这两天正积极准备参加秀洲区以“说出身边美好”为主题的一个征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