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me!#“哇,82.73克,去年最大的是76.82克,我的枇杷破了去年的纪录。”大棚里,王朝丽看着自己亲手培育的超级枇杷,难以掩饰喜悦。
王朝丽是区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她说,设施大棚里的80株枇杷树,都是经过精心培育的,不但枇杷的口感更香甜,而且个头都能长到鸡蛋一样大,重量也能抵大约两个鸡蛋。记者用手机在现场作了对比,这个82.73克重、5.4厘米长、5.1厘米高的枇杷足足占了手机大小的一半。
传统的塘栖枇杷以肉嫩味甜而出名,然而个小、皮难剥却是塘栖枇杷的劣势。近几年来,区农技推广中心以提升塘栖枇杷品质、单产为目标,不断对塘栖枇杷进行培育改良,王朝丽作为区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枇杷养植经验。这几天塘栖枇杷节开幕了,王朝丽培育的超级大枇杷也陆续到了成熟的时候。
根据王朝丽的介绍,大棚里的枇杷采用的是设施栽培技术,通过疏蕾疏花疏果、覆盖塘泥、增施羊粪、喷施叶面肥等严格的措施。培育时要保护枇杷的头花,延长发育期,大棚里栽培的营养充足的枇杷比露地栽培的可以大近一倍,同时,通过优质品种的嫁接,枇杷的整体品质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如果没有受菲特台风影响,今年的枇杷个头应该会更大。但从果实的生长看,情况还算乐观。”王朝丽说。
一般的枇杷只要能长到25克就算优质,现在设施大棚培育的枇杷重量普遍比传统的塘栖枇杷大,而且甜度基本都在20.3度以上,无论从外观、甜度上都已达到出口标准。超级枇杷可以卖到每个10元的价格,所以传统栽培上新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将在打响塘栖枇杷品牌的同时大大提升果农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