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980年的5月下旬,海盐大地已是初夏景色,绿意葱茏、瓜果飘香。在位于野猫崴的县农林局试验基地大麦试验田里,只见金黄色麦浪层层起伏,在广褒田野中,尽情舞动着丰收的喜悦和激情……
“这块大麦试验田主要用来研究大麦最适宜的种植环境,我们农业气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观测大麦田间小气候、后期生长状况和评估产量等。”昨天,这张老照片的当事人之一,老一代农业气象工作者钱玲英(中)回忆,“我左边的工作人员拿的是风速风向仪,右边的工作人员拿的是温度计,当时,我们根据大麦的不同生长期,经常到田间测量、记录相关数据,供农技人员研究使用。”
据县档案局相关材料记载,海盐县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是浙江省的重要产粮区,主要栽培大小麦和水稻等。农业气象人员着重观测并提供主要农作物生长期气候要素的变化,气象条件的优劣和气象灾害的影响情况,为农业部门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
由于年代久远,钱玲英对当时的农气服务工作只留有粗略印象。据她叙述,上世纪80年代,海盐县农业气象工作条件较差,仅靠邮寄文字材料、电话等方式向农业部门、乡镇农技站、种粮大户等传递信息,主要为农服务有发布旬、月、年、中长期天气预报和重要农事季节(春播期、蚕桑期、梅汛期、台汛期、秋收冬种期等)的天气预测;对农作物生长期进行气候评述、年度气候评述(早晚稻、春花作物、油菜、大麦、棉花等专项)。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海盐县农业气象工作条件大为改善,增加了天气预警报系统、明码传真等方式,工作量也有明显增加,配合农林部门实施增产工程(模式栽培、优特产、菜篮子工程)农气服务;开展农业专项科学课题研究,如罗氏对虾养殖、农业区划、油菜西瓜、棉花套作试验等;为农林部门提供关键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预测,提供防灾减灾的气象信息。
进入21世纪后,海盐县着力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系统,不断增强气象服务和保障能力,在为农服务方面,除了常规服务外,增加了月、季、年度气候影响评价、农业气象情报、中长期天气趋势预测、灾害性天气农事提醒等服务,通过农民信箱、政务网、移动通讯、短信平台、网络宽带等现代传播渠道,向相关部门和农户及时传输第一手气象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服务。
(感谢海盐县气象局提供照片和相关资料“中信杯”老照片征集活动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