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4月22日讯 随着丽水农村金改持续破冰,金融活水正打破城乡藩篱,源源不断流向农村。据中国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今天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丽水市涉农贷款余额703.38亿元,同比增长17.48%,占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半以上,增速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户均贷款余额11.7万元。
农村有效抵押担保物缺失一直是农民贷款的最大阻碍,山林、田地、农房成为“沉睡资产”。“丽水以林权抵押贷款为切入点,解决了农民产权如何有效估值、交易、变现、处置等核心问题,解决农民贷款抵押担保物缺失问题。”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办公室主任、人行丽水市中心支行行长孔祖根说,随着今年初农房抵押贷款推出,丽水实现农民基本产权(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财产权)全部可抵押,初步构建了完整的农村产权融资体系。
有了三权抵押贷款,农民的财产变“活”了。庆元县屏都街道八二村村民姚立武说,自己有田、有山、有房子,以前不能抵押,办了个竹制品加工厂,资金都靠东挪西凑的人情借款。如今,他就用自家在村中的房屋作抵押,向县信用联社贷款28万元,不仅解了年关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还为扩大规模做好了准备。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丽水市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1.24万笔、94.56亿元,贷款余额36.19亿元,居浙江省首位,惠及林农20余万;累计发放农房抵押贷款1.21万笔、金额26.16亿元,贷款余额9.19亿元,位居全省第二;累计发放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8笔、余额1298万元。
除了三权,丽水农民更多产权也被纳入了抵质押贷款范围,形成了“农民如意、商户乐意、银行愿意、政府满意”的农村金融格局。青田县的石雕抵押贷款,“点石成金”促进了石雕产业顺利发展;庆元县推出了生态公益林抵押贷款和农副产品仓单质押贷款,让“叶子、订单”变成“票子”;松阳推出了全省首笔茶园抵押贷款,让茶园长出了钱。
另一个制约农民贷款难题——银农信息不对称、农户信用意识不强,也在丽水破题。丽水从农户信用等级评价入手,采取“政府支持、人行主导、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模式,进村入户,将全部农户信息纳入数据库管理,使丽水成为全国首个完成农村信用等级评价的地级市。
“人手一本信用证,守好信用人人贷”。深处山区的丽水农民只要守好信用,就能轻松地获得启动资金。被评为信用村、信用户的还可以享受优惠的手续费、利息政策。截至2013年底,全市已成功创建市级信用村(社区)430个,信用乡(镇、街道)23个;评定信用农户37.80万户,其中,已有23.87万信用农户累计获得240.89亿元贷款,农户贷款面同比增长34.78%。
农村金融机构少、网点缺问题也得到改变。目前,丽水市已组建2010家农村金融服务站,实现农村地区(除城中村、镇中村外)全覆盖、农民享受基本金融服务“不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