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兴元走进育秧大棚查看秧苗。许雅文摄
浙江日报慈溪4月22日电 谷雨刚过,慈溪龙山镇黄杨岙村的叶有法却不似往年般劳碌。从前此时,春耕那些事儿让他忙得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而现在他每天都可以睡个安稳觉。他的50亩土地,有戎兴元帮他记挂着。
距叶有法约5公里远,家住龙山镇海甸戎村的戎兴元,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也是慈溪市迎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相比“悠闲”的叶有法,戎兴元可是忙得脚不沾地,因为他不仅要为自己的300亩良田备耕,还要为包括叶有法在内的许多农户耕种总共2100亩土地。
说话间,戎兴元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育秧基地,麻利地脱下鞋子,钻进大棚。湿热的空气夹杂着淡淡的草香扑面而来,绿油油的秧苗已经茁壮挺立。戎兴元拿起秧盘喜滋滋地说:“看看天气,马上就能插秧了。”
“现在龙山很多农民的土地,都是我帮他们种咧!无论是规模达到100亩的,还是只有10亩的,从育秧插秧到最后收割烘干,我提供一条龙服务。”戎兴元颇为自豪。
“龙山镇是慈溪市粮食主产区,但由于种粮效益低,农民都转种水果和蔬菜。提供农机服务,能有效弥补种粮散户收益低的现状。”龙山镇农办副主任翁生余介绍,为保证种粮面积,镇里已建成8800亩粮食功能区,并一直致力于增强机械化作业水平,鼓励种粮大户通过提供一条龙的农机服务,减轻散户的种粮压力,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服务收益。
今年,戎兴元又有一些季节性流转的土地被农民转租给了周边种植蔬菜水果的农户,虽然流转土地不稳定,人工成本也不断上涨,但是他对种粮有自己的判断:“人天天都要吃粮,只吃水果能过活吗?”想要守住自己的粮田,仅仅靠这朴实的坚持可不行,戎兴元说:“我的合作社为2100亩土地服务,从中赚的钱占种粮总收入的50%。”
为此,戎兴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育秧和插秧服务费每亩收取100元,但是这项服务是亏本的,全靠国家每亩70元的机插秧补贴,这样才有了每亩50元的利润;机耕每亩收90到100元服务费,包括机耕3遍,除去油费、机器折旧和人工费,利润基本维持在每亩50元;植保是纯粹消耗人工的,所以植保不赚钱;最后说收割,服务费也是每亩100元,利润约每亩60元。
不同的环节,成本和利润有多有少、有赚有赔,因此只有稳定的客户才能保证利润,“如果只在我这里育秧和植保,不在我这里收割,那么我就是赔本的。此外,服务面积越大,我的支出成本越低,利润也就越大。”戎兴元说。
还没到收获的季节,他已经惦记起超市里能卖出好价钱的糙米。2011年,戎兴元就注册了名为“迎兴”的商标,他一直在等待时机,“现在城里人都爱吃糙米,我想购置一台糙米加工设备,这样除了上交给国家的粮食,剩余的还能去市场上卖个好价钱。此外,我觉得土地肥力在下降,我预备帮农民用紫云英或者苜蓿轮作,改善土壤,让种出的粮食品质更好。”